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首页 >> 印光法师白语解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雪中悍刀行 顾小姐和曲小姐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精灵,可我是个培育家啊 一世冰神 九星霸体诀 锦绣农女种田忙杨若晴骆风棠 无限先知 最后一根骨头 高武:神话最强传说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8章 印光法师白话解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参禅这一件事,谈何容易。古人如赵州从谂禅师,从小出家,到八十多岁,尚且要行脚参访。所以有偈颂说:“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长庆禅院的大安禅师坐破七个蒲团,后来才开悟。涌泉寺的神晏禅师四十年修行,尚且还有放逸之时。雪峰义存禅师三次登上投子山参大同禅师,九次上洞山参良阶禅师。这些大祖师,大彻大悟,如此艰难。而那些魔子之徒,一听到魔说,就都开悟了。如前面所说的祖师,就是替他提鞋都配不上啊!

须知祖师之悟,乃从迷至悟,一悟永悟。魔徒之悟,乃因迷入误,一误永误。悟之音虽同,悟之事实反。以彼魔徒,从初发心,一无戒行,二无正智,三不知话头是参叩自心之方便,而以按文义卜度为参。如此参禅,尽世间聪明人,通通皆是大彻大悟之人。

必须知道祖师的开悟,是从迷惑到开悟,一开悟之后,永远觉悟。而魔子徒孙的“开悟”,是因迷惑而进入错误,一错误就永远错误。“悟、误”的发音虽然相同,悟的事情实际相反。因为那些魔子徒孙,从初发心,第一没有戒行,第二没有正智,第三不知道话头是参叩自心的方便,而以按文字的意义来推断作为参究。如此参禅,世间所有的聪明人,通通都是大彻大悟的人。

如人不识摩尼宝珠,见一鱼目,宝而藏之,夸耀于人,谓我已得此珠。诸人亦不知何者是珠,何者鱼目,遂群聚而寻求之,各各皆得此珠。从兹发大誓愿,普令贫穷同胞,皆得此珠。

如同一个人不认识摩尼宝珠,看见一粒鱼眼,就当成宝珠而藏起来,向人夸耀,说我已经得到这个摩尼宝珠了。这些人也不知道什么是摩尼宝珠,什么是鱼的眼珠,于是聚集起来寻求,每个人都得到了这个宝珠。从此就发大誓愿,普令贫穷的同胞,都得到这个宝珠。

一朝遇见贾胡,欲得贸易多金。贾胡掷而唾之曰,何持鱼目,用黩我眼。方知费尽心机,只落得惭愧欲死而已。且人之常情,纵恣则易,摄束则难。教以持斋念佛,便觉口头失美味,身心常辛勤。魔子则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汝本是佛,何须更念他佛。

有一天,遇到胡商,想要以宝珠换来金钱。胡商丢掷而唾弃说:为什么拿鱼的眼珠,用来玷污我的眼睛。方才知道费尽心机,只落得惭愧欲死罢了。而且人之常情,放纵自恣是很容易的,收摄约束自己就很难了。教他持斋念佛,便觉得口里没有美味,身心常常辛苦忙碌。魔子就说:只要心好,何必要持斋。你本来是佛,何必更念他佛。

以此恰合自己懒惰懈怠,不愿摄束,任意放纵之机,如囚遇赦书,庆幸无已。又进而叩其所以,则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汝但看一话头,自能见性。既见性已,即名成佛。既成佛已,则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

这个说法恰恰符合他自己懒惰懈怠的毛病,不愿意收摄约束自己,得到任意放纵的机会,如同囚犯遇到赦免书,庆幸无比。又进一步来叩问其中的所以然,魔子就说: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你只要看一个话头,自然能够明心见性。既然明心见性,就名为成佛。既然成佛了,就一切皆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

彼教人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畏因果,培福德者,皆不知自性之中,无一法不具,亦无一法可立。执着法相,不肯舍离。舍本逐末,无绳自缚。如是之人,名为小乘。何可以为知识而亲近之哉。

那些教人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畏惧因果,培植福德的人,都是不知道自性当中,没有一法不具足,也没有一法可以建立。执着法相,不肯舍离。舍本逐末,无绳而自己系缚。如是之人,名为小乘。怎么可以作为善知识而亲近呢?

须知如来所说因果修证等法,皆是以黄叶作金,为止小儿啼故。彼等反执为实,则其智与小儿何异。若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等法。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汝但识得自己是佛,一任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一法不是佛法。

必须知道如来所说因果修证等法,都是以黄叶作黄金哄骗小孩,为了止息小儿的啼哭罢了。那些人反而执着为实有,他们的智慧与小儿有什么差异。如果是大丈夫,佛尚且不可得,哪里有因果修证等法。若立一尘,就不是佛法。你只要识得自己是佛,一任吃肉喝酒,行盗行淫,哪一法不是佛法。

上天堂,下地狱,天衣天食,镬汤炉炭,何一境不是佛境。自己即是弥陀,当处即是极乐。岂待汝鼓起妄想业识心,鼓动父母所生口,毕生终日念佛,受许多冤枉苦,求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舍己求人,抛家浪走。岂非知见颠倒,错乱修习乎。种种魔说,大抵如是。

上天堂,下地狱,天衣天食,镬汤炉炭,哪一境不是佛境。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当处就是极乐世界。哪里要你鼓起妄想业识心,鼓动父母所生口,毕生终日念佛,受许多冤枉苦,求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舍己求人,抛弃自家四处奔走。岂不是知见颠倒,错乱修习吗?种种的魔说,大多如此。

今试论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杀彼之身,悦己之口,是好心耶,非好心耶。且兵劫之时,贼来杀人,亦当皆是好心。设杀汝时,为感恩乎,为怀恨乎。

现在对这些问题加以论说:“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杀害众生的肉身,来快悦自己的口腹,是好心呢?还是不好心呢?况且战争的时候,敌人来杀,也应当都是好心。假设来杀你的时候,你是感恩呢?还是怀恨呢?

汝本是佛,尚不肯念他佛,何肯杀而食彼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之众生乎。如是,则汝之心性,本来是佛。汝之行为,原是众生。何可未得谓得,以凡滥圣,以念他佛为辱,以杀众生为荣哉。

你本来是佛,尚且不肯念其他的佛,为什么肯杀死贪吃那些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的众生呢?如此看来,你的心性,本来是佛。你的行为,原来是众生。怎么可以没有得道而说自己得道,以凡夫滥僭圣人,以念其他的佛为耻辱,以杀害众生为荣耀呢?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者,欲人彻证本体,不以徒诵语言为事。若契本体,则文字即是本体,即解脱相。终日读诵,依教修行,毕竟无文字相可得。如永明寿,首山念,栖贤湜 (sh i) ,育王微等诸大老,皆尽寿读诵。岂彼尽皆不知不立文字之旨乎。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这是想要我们彻证本体佛性,不要徒然读诵经文而不体悟其中实义。如果契入本体自性,那么文字就是本体自性,就是解脱相。一整天读诵,依教修行,毕竟没有文字相可得。例如永明延寿禅师,首山省念禅师,栖贤寺的澄湜禅师,阿育王寺的知微禅师等诸位大德祖师,都是尽形寿读诵经典。难道他们都不知道不立文字的奥旨吗?

只因汝错认不立为废弃,遂谓如来所说一切大小乘经,无量法门,皆是黄叶作金,哄骗小儿。若然,则迦叶,阿难,马鸣,龙树,永明,首山等,皆是弄黄叶汉。

只因为你错认“不立文字”为废弃文字,于是就认为如来所说一切大小乘经典,无量的法门,都是拿黄叶当作黄金,来哄骗小孩子不要啼哭。如果是这样,那么迦叶尊者、阿难尊者、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永明大师、首山禅师这些人,都是弄黄叶的人了。

汝既以彼为非,何得承嗣其法,言是禅宗。彼若果是,则汝之禅宗,便非彼之禅宗。汝的的是冒彼之名,以坏彼法之恶贼耳。且汝执着废弃文字为不立文字者。

你既然认为他们不对,为什么要承接这些祖师的法,说是禅宗呢?他们如果是禅宗祖师,那么你的禅宗,就不是祖师传下来的禅宗。你分明是假冒祖师禅宗的名称,来破坏祖师禅法的恶贼。而且你明明执着于废弃的文字还说不立文字。

六祖云,只此不立,便是文字。况尚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八字。且此达摩西来十六字,是文字耶,非文字耶。又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何又立破斋谤佛,怙恶废善,瞒因昧果,折福损德等法,而不肯令其俱空乎。

六祖曾说:只这“不立”二个字,就是文字了。何况还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八个字。而且“达摩西来”十六个字,是文字呢?还是不是文字呢?又者“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为什么又要立破斋戒、谤念佛,作恶事、不修善,欺因昧果,折福损德等这些法,而不肯令这些法俱空呢?

上智知空而进德。下愚知空而废善。佛祖于千百年前,早为汝判断停当矣。汝谤人执着善法为舍本逐末,为无绳自缚,为小乘。汝执着恶法,不肯弃舍。现生当遭国宪,死后永堕阿鼻。应是弃末循本,应是即缚无缚,应是大乘矣。

上等智慧的人知道空理而能精进德行。下等愚昧的人知道空理而废弃修善。佛祖在千百年以前,早就为你判断妥当了啊!你诽谤他人执着善法是“舍本逐末”,是“无绳自缚”,是“小乘”。你执着恶法,不肯弃舍。这一生定当遭到国家法律制裁,死后永堕阿鼻地狱。这样应该是抛弃枝末遵循根本了,应该是即缚而无缚,应该是大乘了 (印祖这是在以反语来驳斥之) 。

汝谓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是佛与因果修证,皆是尘,皆不容立。而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得便非是尘,便皆容立。

你说“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若立一尘,便非佛法”。认为,佛与因果修证,都是尘境,都不容许存立。而吃肉喝酒、偷盗行淫,怎么就不是尘境,就容许存立了呢?

且问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之心,是佛心耶,是众生心耶。若道是佛心,佛岂存此心,行此事耶。若道是众生心,何得便超因果之外,便非是尘,便是佛法乎。

而且自己问一问,吃肉喝酒偷盗行淫的心,是佛心呢?还是众生心呢?如果说是佛心,佛哪里会有这个心,做这些事呢?如果说是众生心,又如何能够超出因果之外,不是尘境,而是佛法呢?

地狱尚是佛境,当处即是西方。是则苦亦不厌,乐亦不求。无取无舍,忘憎忘爱。何得贪图现生名利,妄企死后流芳。剽窃古人言句,改头换面,以为自己语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以凡滥圣,妄充知识。教彼许多信心男女,堕邪见坑,丧失慧命。从兹永堕恶道,欲出末由。

“地狱尚且是佛境,当处就是西方”。若是如此,痛苦就不要厌离,快乐也不要追求。无取着、无舍弃,忘记憎恨、忘记贪爱。为什么又贪图现生的名利,错妄的企图死后流芳百世。剽窃古人的言句,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语录。未得道说已得道,未证悟说已证悟。以凡夫滥僭圣人,冒充善知识。教导那么多有信心的男女,堕入邪见深坑,丧失慧命。从此永远堕入恶道,想要出离也没有办法啊!

此魔子者,究其本因,不过欲得虚名浮利,企人谓己为大善知识而已。详其后报,则其苦痛惨凄之状,罄竹难书矣。可不哀哉。

这个魔子,追究他发狂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想要得到虚名财利,希望人家认为自己是大善知识罢了。详究他以后的果报,这种苦痛惨凄的状况,将所有竹子全部用来做成书简,也写不完啊!这不是很悲哀吗?

汝既发心念佛,当依净土经论所说而修。如此魔子所说,乃是窃取宗门祖师之言,妄以己见误会宗意。故其所说,皆似是而非。实与宗门道理相反,实为佛法之怨。若被彼所诱,堕彼党中,则难免以好心而招恶果矣。如此魔子,断断不可亲近。

你既然发心念佛,应当依照净土宗经论所说的来修习。如这个魔子所说的,是窃取宗门祖师的语言,错误的以自己的见解来误会禅宗深意。所以他所说的,都似是而非。实际上与宗门的道理相反,实在是佛法的怨家。如果被他所引诱,堕入他的派党当中,就难免以好心而招来恶果啊!这样的魔子,绝对不可以亲近。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

应当谨慎遵守净土宗列位祖师的老规矩,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希望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才不虚度这一生,以及真为如来弟子啊!

须知禅宗一法,名为教外别传。凡所提倡,意在言外。千言万语,总皆指归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法身理体。令人先悟此体,然后起彼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

必须知道禅宗这一个法门,名为教外别传。凡是所提倡的,是深意在言语之外。千言万语,总而言之,都是为了指明真如空相的法身理体---- 这一空相理体之中,不再能分别出因果,修证,凡夫,圣人,众生和佛这些具体的名相(如经文所说\" 心灭则种种法灭,无人我众生,无智亦无得\" 等)。令我们先悟到这个真如理体(只是体悟到,而非证得法身),然后在凡夫地开始修因证果(悟后起修不易错路且容易用功,因已了悟万法皆空,自他一体,人命无常,轮回是苦,出离方乐等真相,自然道心坚固,信愿不退),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的事。

但其酬机之语,名为机锋,名为转语。欲令人参而自得,故无义路。若会得,固属大幸。若会不得,但当将此一句话,当做本命元辰,废寝忘餐,终日竟夕,如一人与万人敌,不敢稍有间断放纵。

宗门中酬答当机的言语,名为机锋,名为转语。是要令人参究,自己亲得,所以没有办法按字义理解。如果领会得到,固然是大幸。如果领会不得,只要将这一句话,当做自家性命(念念不忘),废寝忘食,一天到晚,如同一个人与一万人战斗,不敢稍稍有所间断放纵。

一年不悟两年参,十年不悟二十年参,一生不悟,即生生参。果真拌 (p ān ) 此深心参者,决无不悟之理。既悟之后,乃名悟道。尚须历诸境缘,煅炼习气。直得烦惑净尽,方名证道。

一年不悟,两年参,十年不悟,二十年参,一生不悟,就生生世世参。果真豁出这个深心来参究的话,决定没有不开悟的道理。既然开悟之后,就名为悟道。但还必须经历诸多的境缘,来煅炼磨灭自己的习气。直到见思烦惑净除究尽,方才名为证道。

彼魔子者,乃以误为悟。悟尚全体是误,何况说证。乃不知惭愧,不惧因果,竟致无量好心男女,受彼所骗,同断善根。汝宜笃信吾言,自不被彼所陷矣。至嘱至嘱。

那个魔子,是以“误”为“悟”。其所谓开悟尚完全是错误,遑论证悟呢?这是不知道惭愧,不畏惧因果,竟导致无量的好心男女,受他所骗,同断善根。你应该真实相信我的话,自然不会被他所引诱陷堕了。这是我恳切的咐嘱。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仲春一别,忽值夏令,光阴迅速,殊堪惊人。每忆二位信心真切,法眼未明,致令舍高明而取卑暗。何异弃家里之活佛,供野外之土偶。不特自失正见,贻 (y i) 诮 (qi ào ) 大方。即( 光) 亦进退咸乖,殊深惭赧 (n ǎn ) 耳。

农历二月一别后,忽然又到了夏天,光阴迅速,实在惊人,每每忆念你们二位的信心真切,但择法眼未明,导致舍弃高明而取学于卑暗。如同抛弃家里的活佛,供奉野外的泥土神像。不仅自己失去正见,而且会让见识广博的内行人笑话。就是我这个做师父的也进退两难,实在深感惭愧脸红啊!

来书谓后有所着,随时见贶 (ku àn g) 。( 光) 目昏体衰,无事不亲翰墨。纵因事有作,亦同集字聚叶,有何可观。然恐孤负所期,今将以前残羹馊饭,略盛一二。倘不嫌酸臭,亦可作反尝尝自性之前茅。

来信中说,以后有着作的话,随时见赐。我眼睛昏花,身体衰颓,没有事情不会拿起笔墨。纵然因为有事情所写,也如同收集一个个的字,堆聚一片片的树叶,有什么值得看的呢?然而恐怕辜负你们的期望,现在将以前这些陈腐老调的话语,略微的盛上一点点。倘若不嫌弃酸臭,也可以作为反尝尝自性的前鉴 (译者按:印祖所说因果伦理等,皆是性德的表现。所以说尝过印祖的文字,可以反尝自性之德) 。

净土决疑论,系民国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十三期报料不足,令作一二篇以助热闹耳。后竟以主持无人,遂停版不出。此论文虽鄙菲,而于断疑生信,不无少补。

《净土决疑论》是民国三年狄楚青居士因为黎端甫回老家,致使《佛学丛报》十三期的报料不足,于是令我写一二篇来助热闹罢了。后来因为没有人主编,于是就停版不出了。这个论文虽然鄙陋低劣,但对于断疑生信,不是没有一点利益的。

至于永明料简训释处,须仔细参详。若不如是信向,便成虚文。此(不慧)数十年痛心疾首者,于此以发挥之。万不可以今人所说为的,致孤负永明大慈悲心也。

至于永明大师四料简解释的地方,必须仔细参究详明。如果不这样生起信心归向,就成了虚设之文。这是我几十年来所痛心疾首的,所以要对于四料简加以发挥。万万不可以现在人解说的,认为正确,导致辜负了永明大师的大慈悲心啊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敬畏中求,能竭诚致敬,纵究竟果德,尚能即得,况其下焉者哉。余皆随事而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取其益,勿校其迹,自有裨益。倘以古德着作绳之,则将焚毁之不暇,何可令其一经于目哉。

《持经利益随心论》,因为现在的人受持经典,一点都没有恭敬畏惧心,所以有感而发。想要得佛法实际利益,必须向敬畏当中来求,能够竭诚致敬,即使是究竟的果德,尚且能够马上得到,何况是果德之下的利益呢?其余的都是随事情而写,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取其中的利益,不要校仿其中的事迹,自然会有益处。倘若以古德的着作来衡量,那么我的着作将它们焚毁都来不及,怎么可以去过目呢?

拣魔辨异录文理高深,禅教融贯。系雍正十一年夏初始着,至十三年方毕。未及刊板,龙驭宾天,迨后刊时,以草书替字,钞者不察,便许多直作本字,而错讹便不胜其多。

《拣魔辨异录》文字义理高深,禅宗教下融会贯通。是雍正十一年(1733 )夏初开始写作,到了十三年(1735 )方才写完。没来得及刊板印行,雍正皇帝就往生了,等到后来刊印时,有用草写体所替代的字,誊写的人不觉察,便将许多替代的字直接当作这个替代字本身了,这样错误的地方非常多。

使世宗在世,断断不至如此耳。今春细校两次,俾还本来面目。倘后因缘果就,当不负世宗一番至意矣。

假使雍正皇帝在世,断断不至于如此。今年春天仔细校对两次,使得这本书还回本来面目。倘若以后因缘成就,应当不辜负世宗皇帝的一番至诚好意了。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善导和尚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他阐扬净土,不崇尚高深玄妙,只在真实亲切,平常实在的地方教人修持。至于他所指示的专修、杂修利益无穷。专修:就是身业专门礼拜(凡是围绕以及一切处,身体不放逸都是),口业专门称诵(凡是诵经诵咒,能够志心回向,也可以名为专称),意业专门忆念。如此修行,往生西方,一万个人不会漏掉一个。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二位当以此自利,又当以此普利一切。

杂修:就是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因为心不纯一,所以很难得到利益,那么一百个当中,很少能有一二个,一千个当中很少能有三四个往生的。这是金口诚言,千古不变的定论啊!你们二位应当以此专修自利,又当以此专修普利一切众生。

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矣。

至于持咒这个法门,只可以作为辅助的行持。不可以将念佛作为兼带,以持咒作为正行。持咒法门,虽然也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凭信愿真切,与阿弥陀佛的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阿弥陀佛接引。如果不知道这个意思,那么法法头头,都是不可思议,随修任何一法,都没什么不可以,就成了“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

如果知道自己是具缚的凡夫,通身都是业力,不仗如来的宏誓愿力,决定难以在这一生出离轮回。方才知道佛陀的一代时教当中,其他法门的力用没有可以比得上净土法门的!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舍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着魔发狂,尚有日在。

持咒诵经,来培植福慧资粮,消除罪业是可以的。如果妄想要求得神通,就是舍本逐末,不善加用心。倘若有了这个牢固的心结,又加上对于教理不明,路头不清,持戒力量不坚固,菩提心不生起,而人我是非的心偏重炽燃,那么着魔发狂就指日可待了。

夫欲得神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具。若不致力于道,而唯求乎通。且无论通不能得,即得则或反障道。故诸佛诸祖,皆严禁之而不许人修学焉。以世每有此种见解人,故因覼 (lu o) 缕 (l u) 及之。

想要得到神通,必须先得证得道果,得道就神通自然具足。如果不致力于证道,而唯求得神通。暂且不要说神通能不能得到,就是得到神通,或许反而障道。所以诸佛诸位祖师,都严禁神通,而不许他人修学。因为世间每每有这种见解的人,所以要详细说明。

二位令亲在堂,宜以净土法门,感应事迹,常时解说,令其发欢喜心,信受奉行。若不以此为孝,则纵能尽世之所谓孝者,究竟于亲有何利益。

你们兄弟二人,母亲健在,应该以净土法门,感应事迹等,时常为她解说,令她发欢喜心,信受奉行。如果不以此为孝,那么纵然能够尽世间所谓的孝,究竟对于母亲有什么真正的利益呢?

大禹,大圣人也,不救于鲧之神化为黄能 (n ái ) (音乃平声,即三足鳖),入于羽渊。观此,可不惕然惊,憬然悟,以求导亲之神,高预海会,亲炙弥陀,以证夫即心本具之无量光寿乎。

大禹,是大圣人,不能救他的父亲鲧,鲧的神识化为黄能(音乃平声,就是三足鳖),入于羽山下的深渊。看这个例子,怎可不惶恐,惊醒觉悟,以求引导亲人的神识,高预莲池海会,亲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来证得即心本具的无量光寿呢?

志莲居士苦行虽好,恐净土宗旨,有所不知。或求转女身,及生人天乐处之心,不能彻底放下。致无边利益,随世间小乐而失之。亦宜常为讲说,令其志向决定耳。夫劝一人生净土,即成就一众生作佛。凡成佛必度无量众生,而其功由我始,其功德利益,何可思议也哉。

志莲居士的苦行虽然好,恐怕对于净土宗的宗旨,有所不知。或者求转女身,以及生到人天乐处的心,不能够彻底放下。导致无边的利益,随世间的小乐而失掉了。也应该时常为她讲说,令她的志向决定。劝一个人生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凡是成佛,必定化度无量的众生,而这个功劳由我开始,这个功德利益,如何能够思议呢?

又自既修净土,尚须以此法门普告一切,况妻妾子女,岂可不劝令发心,而失此巨益乎。倘天性相近,则何善如之。如稍相远,亦须渐磨渐染,俾即远而成近耳。此所谓深爱,所谓宏慈,舍此而为慈爱,皆名有而实无耳。

又者,自己既然修学净土,尚且必须将这个法门普告一切人,何况是自己的妻妾子女,怎可不劝导他们发心,而失去这个巨大的利益呢?倘若天性与净土法门相接近,这当然再好不过了。如果天性与净土法门稍微距离大些,也必须渐渐的磨合,渐渐的习染,使得相异而成为相近。这才是所说的深爱,所说的宏慈,舍弃这些而说慈爱,都是有名无实。

吾言不足为轻重,略录一二,以见其概。当详阅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乐邦文类等,则取法有地,怀疑无由矣。法苑珠林一书,详谈因果,理事并进。可治近世排因拨果,肆无忌惮等膏肓 (hu ān g) 痼疾。凡有信心读书人,皆当令阅此书。岂但有益于身心性命,实于格物致知,文章学问,大有裨益也。

我的话不足以为人看重取法,大略录出一二本古书,来看其中的大概。应当详细阅读《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乐邦文类》等,那么取法就有出处,没有理由怀疑了。《法苑珠林》这本书,详谈因果,理事并进。可以对治近来拨无因果,肆无忌惮等等极度难治的顽疾弊病。凡是有信心的读书人,都应当让他们阅读这本书。哪里只是有益于身心性命,实在对于格除私欲显现良知,文章学问,大有益处。

安士全书,亦与此同其气类耳,文人皆不可不知。娑婆之苦,说不能尽。纵时属升平,仍然日在苦恼中。以众生久习相安,遂不知耳。

《安士全书》,也是气质同类的书,凡是文人不可以不知道。娑婆世界的苦,说不能尽。纵然生于太平盛世,仍然每天在苦恼当中。因为众生长久习惯了就相处平安,于是就不知道苦了。

近来中国屡经兵燹 (xi ǎn ) ,已是苦不堪言。而外洋各国三年大战,人死近千万,为开辟第一兵劫,而战势尚盛,不知何所底极。静言思之,诚堪畏惧。而彼方力求其所以剿灭他国之道。其众生往昔恶业所招之恶报,亦何至于此极哉。

近来中国屡经战火焚毁,已经是苦不堪言。而世界各国三年大战,人死了将近千万,是盘古开天辟地第一大的兵劫,而且战势还在升级,不知道何处是终极。安静仔细的思考,实在是畏惧啊!那些敌对的国家,力求剿灭对方国家的种种办法,那个地方的众生往昔恶业所招感的恶报,为何如此酷烈到极点啊!

今闻此说,当愤发大心,以速求往生。然后回入娑婆,普度一切。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招恶果,故断恶因。恶因断而恶果无从而生。

现在听闻到这些,应当愤发大心,来速求往生。然后回入娑婆,普度一切。经书中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唯恐招感恶果,所以断除恶因。恶因断除,恶果就无从生起。

众生竞作恶因,至受恶果。受恶果时,不知自忏往业,又复更造恶法以为对治,则怨怨相报,经劫不息。可不哀哉,可不畏哉。知是而不求生西方者,非夫也。

众生争作恶因,导致承受恶果。受恶果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忏悔过去的罪业,又更加造作恶法来加以对治,那么怨怨相报,经长久劫不能止息。能不悲哀,能不畏惧吗?知道这些道理而不求生西方的人,不是大丈夫啊!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综观二十年间抉择问学,备历艰险。竟能从儒入佛,即俗修真。简去自力,专宗净土。可谓三生有幸,一道同归者也。幸甚慰甚。

综观(你)二十年来的决择问学,备历艰险。竟然能够从儒家进入佛教, 在世俗中基于俗谛来修真谛 。简除自力的通途法门,专心修习净土。可以说是三生有幸,一起同归极乐的人啊!实在庆幸安慰!

夫人宿世果种善根,且无论为学求道,可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贪瞋痴等烦恼惑业,疾病颠连种种恶报,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缘。

假如一个人宿世果真种了善根,暂且不要说为学求道,可以成为出世大事的前锋。就是贪瞋痴等烦恼惑业、疾病困苦种种恶报,都可以作为出离生死,进入佛法的因缘。

顾其人之能自反与否耳。不能自反,且无论碌碌庸人,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阳明,靖节,放翁等,虽学问操持见地,悉皆奇特卓荦 (lu o) 。然亦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其学问操持见地,虽可与无上妙道作基。由不能自反,竟为入道之障。可知入道之难,真难于登天矣。

关键看这个人能不能自我反省罢了。不能自我反省,不要说庸庸碌碌的常人,被世间的教法所拘束系缚。就是如朱熹、王阳明,陶渊明,陆游等人,虽然学问、操持、见地,都是奇特卓越。然而也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他们的学问操持见地,虽然可以给无上妙道(佛法)作基础。由于不能够自我反省,竟然成为进入佛道的障碍。由此可知,进入佛道是很难的,真是难于登天啊!

不执着等语,理则是,而事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也。终日穿衣吃饭,侈谈不执饥寒。与终日枵 (xi āo ) 虚,不得杯水粒米,饿且将死,而谓人曰,吾视龙肝凤髓,直同秽物,思之即呕,况其下者乎。同一空谈耳。

“不执着”这个话,从理上讲是如此,而在事相上,不是博地凡夫所能做到的。每天穿衣吃饭,奢侈地谈论不执着饥寒。每天饿着肚子,没有一杯水一粒米,快要饿死,而对人说:“我看那些珍奇美味,如同肮脏之物,想到就想呕吐,何况珍奇美味之下的东西呢?”这些同样是空谈罢了。

今时不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幸能体察而不执着,弃舍幻妄,卒得贯通诸法法门。可谓久历荆棘,忽达康庄矣。

现在不明白教理,就去参究禅宗的那些人,每每大多中了这种执空解脱的毛病。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住妄念,偶尔发现的幻境罢了。如果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就丧心病狂,佛也难以医治了。你有幸能够体察到这种偏差而不执着,舍弃幻妄,最终得于贯通诸法的(净土)法门。可说是久历荆棘险路,忽然到达康庄大道啊!

末世人根陋劣,知识稀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着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所以永明莲池等,观时之机,极力主张净土法门也。

末法之世的人根机陋劣,善知识希少。如果不仰仗阿弥陀佛的慈力,专修净业。只承自力,参究叩问禅宗心要。不但有能力明心见性,断惑证真的人很罕见。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着魔发狂的人实在有很多啊!所以永明、莲池大师等祖师,观察时代根机,极力主张宏扬净土法门。

至于逐吏之譬,乃现今数年来千真万真之确论也。兴利除弊,必须推及将来毕竟结果处,方为济时之务。否则与断头脚而医头脚,同一覆辙。能不令人痛哭流涕长太息也耶。

至于你说到“逐吏”的譬喻,这是最近几年来千真万真的确切言论。兴利除弊,(不能着眼于一时),须要推及将来究竟结果处,(看是否有利于后世),方才是救济时弊的要务。否则,就与断头医头,断脚医脚,是同样的错误。怎能不令人痛哭流涕,长长叹息呢?

若夫信心真切,行愿专一之问答,理虽的确,但未能发或人之信心,伸自己之主见。今代为答曰,吾已遍研教理,普亲诸圣,故能如是。岂寻常所谓研究亲近者哉。

如果是信心真切,行愿专一的问答,虽然你说的道理的确正确,但是还没能发起他人的信心,伸明自己的主张见解。现在代为回答说:我已经遍研教理,普遍亲近诸位圣人,所以能够如此。哪里是寻常所说的研究教理,亲近圣人呢?

何以言之。净土法门,释迦弥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贤之所指归也。马鸣龙树之所弘扬也。匡庐,天台,清凉,永明,莲池,蕅益之所发挥倡导,以普劝夫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也。

为什么这么说呢?净土法门是本师释迦如来与阿弥陀佛所建立的。文殊、普贤菩萨所指归的。马鸣、龙树大士所弘扬的。庐山慧远大师、天台智者大师、清凉贤首国师、永明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所发挥倡导,来普劝一切圣者、凡夫、愚痴、智慧的人。

此诸菩萨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为吾遍研藏教,特地拣出此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这些菩萨大士在千百年以前,早就为我们普遍研究三藏教典,特地挑出这个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三界,最圆满顿超,最简单容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显而深妙,即权教而实教,殊特超越的天然妙法啊!

吾信仰佛祖,以古为师。岂不如亲近今时知识之为愈乎。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华藏海众,悉证法身,咸求往生,企圆佛果。吾何人斯,敢不景从。

我信仰佛祖,以古德为师。难道还不如亲近现在时下的善知识更好吗?《华严经》是三藏经王,最后一着汇归到十大愿王。华藏海众菩萨都证得法身,都求往生净土,期望圆满佛果。我们是什么人,敢不景仰跟从?

舍尔狂心,力行斯道。功德利益,当自证知。何待遍参,方为知法哉。

舍弃你的狂心,努力修行净土。功德利益,自会证知。不是要等到遍参一切善知识,才是知法啊!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弥陀衷论,若经若论,皆有功于净业行人。亦有启后人妄作排古之端,其过殊非浅浅。当取其闭关专修之法。其所谓自匡庐创建莲宗以来,无一识经义者,其亲证三昧,唯一省一大师。皆其偏见局论,最为轻藐古德。开我慢之道,邀来哲共游,岂非谤法谤僧。

《弥陀衷论》,无论是魏源会集的《摩诃阿弥陀经》,还是王耕心所写的《摩诃阿弥陀经衷论》,都对修习净业的人有一些功用。但也有开启后人随便排斥古德的开端,这个过失可就不小了。应当取他闭关专修的方法。他所说的:自从慧远大师创建莲宗以来,没有一个人认识到净土经典之义,其中亲证念佛三昧的,只有一个省一大师。这都是他的偏见局论,极为轻慢藐视古德。开启贡高我慢之道,邀请后来的学者共游其中,难道不是谤法谤僧?

而其所以作此说者,实欲露出自己乃亲得圣师真传,实为净宗第一功臣而已。至于指斥紫阁,云栖,蕅益等,适彰其少见少闻,不达如来权实法门,欲以己之一机为准。

而他之所以这样说,实际上是想要显露出自己是亲自得到圣师的真传,实在是净土宗的第一大功臣罢了。至于指斥飞锡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刚好彰显了他的少见少闻,不通达如来的权实法门,想要以自己的一种根机为准绳。

如古德谓得鸟者网之一目,不可以一目为网。治国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为国。王耕心决欲以一目为网,一人为国,发而为论,颇自矜张。犹是少年时空腹高心,不可一世之狂态。

如古德永明大师所说的:网得鸟儿,只是网的一个网眼,不可以将这一个网眼认为是全体的网。治理好国家,功绩在一个人,不可以将这一个人认为是整个国家。王耕心决定想要以一个网眼当作全体的网,将一个人当成整个国家,说出的言论,非常自我夸耀张扬。就如同是少年人空腹心高,不可一世的狂态。

谓己掩关二期,亦有所证,断难取信。何以言之,证三昧人,非不开议论之辩口。但心平气和,唯理是尚。若彼所论,多皆矜己斥人,乃坚白同异辩士之言,非契理契机决定之论也。纵然有功,吾不敢向人赞叹,令其受持流通也。

他说自己闭关二次,也有所证悟,决定很难相信。为什么这么说呢?证得念佛三昧的人,不是不开口议论辩论。但是他会心平气和,唯独崇尚正理。像王耕心所说的,大多都是夸耀自己,指斥他人,是坚白同异诡辩之人的言论,不是契理契机的决定的话语。纵然有一点功用,我不敢向人赞叹这本书,令他人受持流通。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

流通佛法,非常不容易。翻译经论,都不是随随便便所能从事的。所以译场当中,有主译的人,译语的人,证义的人,润文的人,哪里敢随自心裁度,传布佛经。

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 (y ān ) 没。

王龙舒的《大弥陀经》,从宋朝到明末,有很多人受持。由于莲池大师认为其中仍有不恰当的地方,所以从此以后,王龙舒的会集本就渐渐地湮没了。

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于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 (ch ái ) 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

魏承贯的学识,赶不上王龙舒,而他自任超过王龙舒。在前人的基础上来做,所以容易显出成绩。哪里是魏承贯能超越王龙舒呢?莲池大师尚且不流通王龙舒的会集本,我辈怎敢流通魏承贯的会集本,来开启后人妄改佛经的开端,并导致辟佛的人,认为佛经都是后人编造的,最初不是真实从佛国传译来的。

然此经此论,若真修上士观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以徒效其改经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专精之行耳。

然而这部经这部论,如果是真修的上根之人来看的话,也有大的利益。因为他们只取其中有益的地方,而不会染上其中的弊端。如果下根之人来看这本书,就不得其利益,先受其损害。因为他们徒然效仿其“改动经文,排斥古德”的过失,不去取法其中直捷专精的行持啊!

观机设教,对症发药。教不契机,与药不对症等耳。敢以一二可取,而遂普令流通,以贻下士之罪愆乎。

观察根机,施设教法,对症下药。教法不契根机,与药不对症一样啊。哪敢因为一二处可取,就普令流通,以留给下根之人犯过的机会呢?

释群疑论,( 光) 昔曾请得,亦曾看过一遍。以目力不给,不能多看为欠。若论逗机最妙之书,当以净土十要为冠。而弥陀要解一书,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说此经以来之注,当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

《释群疑论》,我过去曾请过,也曾看过一遍。因为视力不太好,很遗憾不能多看。如果说契合时机最妙的书,应当以《净土十要》为首。而《弥陀要解》这本书,是蕅益大师最精最妙的注解。自从佛说《阿弥陀经》以来的所有注解中,应当推为第一。就是古佛再出现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新注解这部经,应当也不能超出《弥陀要解》之上。

况后生浅闻薄解,便欲指斥,冀其超越乎哉。以萤光而较日,多见其不知量也。惜哉王生,何苦如此。澍 (sh u) 庵之问书皆能诵,乃他心通耳。本欲详言其旨,以修补藏经无暇,且待异日。

何况( 魏承贯王耕心等 )后世学者浅闻薄解,就想要加以指斥,希望自己超越古德呢?以萤火虫的光亮来跟太阳比较,可见他们是多么不自量力啊。可惜啊!王耕心,何苦如此!澍庵和尚,别人问他什么书,他都能背诵,这是他心通的本领。本想要详细说说其中的义旨,因为修补藏经太忙,只能改天再说了。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弥陀经当依蕅益要解。衷论诠释,多有任己见,违经旨处,不可依从。

学习《阿弥陀经》应当依从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摩诃阿弥陀经衷论》的诠释,有很多随任自己的见解,违背经文义旨的地方,不可以依从。

佛为九法界众生说法,岂可以己之智力不能,而遂断以决无此理。其一日七日之释,显是以己量九法界。若如是诠,岂特弥陀一经,不能统摄群机。一代教典之圆顿妙谈,皆当以己智不能,而疑为妄语。

佛为九法界众生说法,( 《衷论》的作者 )怎么可以以自己的智力不能达到,就断定没有这个道理。其中“一日七日”的解释,显然是他以自己的凡夫心来测度九法界。如果像他这样来诠释,哪里只是《阿弥陀经》,不能统摄群机。就是佛陀一代时教的圆顿妙谈,都会因为他自己的智力不能达到彻证,而怀疑是妄语。

谤佛谤法谤僧,罪在不原。虽于下根有警发处,然伤其大体,此(印光)不敢劝人受持也。

谤佛、谤法、谤僧,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虽然该书对于下根人有警示启发之处,但因为其伤害净土法门的大体,这是我不敢劝人受持这部书的原因。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流入大海,一杯水一滴水也入于大海。证齐诸佛的等觉菩萨,尚且求往生净土。五逆十恶,也可以加入末品往生之列。怎么能以得到一心不乱以及念佛三昧(的高标准),而拒绝没有得到一心和三昧的人(往生)呢?

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

易经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自己决意求生净土,应当要企望达到此上等目标( 一心三昧 )。但如果说不得一心三昧,就决定不能往生,这又是自行设立条条框框,而不依照佛说了。

(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 《易经》

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如果制定了下等目标,最后可能一无所得。)

净土三经,自古流通,并行愿品为四经,岂可谓不奉为圭臬 (ni è) 乎。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与而言之,亦可云净宗中人。夺而言之,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何得以此等人为准。

净土三经,自古流通,加上《普贤行愿品》为净土四经,怎可不奉为典范准则呢?现在修习净业的人,大多都不知道净土的宗旨,只盲目地依照事相而修。宽泛说来,也可以认为他们是净土宗里的修学者。但严格说来,实际上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都属于无禅无净土之流。怎么可以以这种人为准绳呢?

但以小本文简义丰,故列于日诵。余则随人受持有异耳。衷论所说,有益者固多,有碍者亦复不少。若无择法智眼,或恐未得其益,而备受其损。如一日七日十念不度等是也。

因为《阿弥陀经》文字简约,义理丰瞻,所以列在日诵当中。其余的三经就随各人分别受持罢了。《阿弥陀经衷论》中所说,有利益的固然多,有妨碍的也有不少。如果没有择法的智慧眼,或者恐怕没有得到其中利益,而备受其中的损害。例如“一日七日”“十念不度”等议论就是如此。

受持读诵,为佛门始终正行。即禅宗专务参究者,亦复如是受持。如药山,仰山,永明,首山,栖贤湜,育王微等,但以拈提向上,则有似乎拨。不知拈提向上,举尽世间法法头头,皆归本分。彼未得其门者,遂随语生解。从兹一辈参禅者,率多藐视经教。此辈虽自名禅人,实属法门罪人,如来逆子,何足挂齿。劝令受持读诵,诸经无不如是,岂特金刚行愿乎哉。

受持读诵经典,是佛门始终的正行。就是禅宗专门从事参究,也是如此受持( 读诵经典 )。如药山惟俨禅师,仰山慧寂禅师,永明延寿禅师,首山省念禅师,栖贤寺澄湜禅师,阿育王寺的知微禅师等,但因为禅宗是拈提一切向上一着,这好像是拨除经教。因为不知道这个拈提向上,乃是将世间的每一法每一事都指归于本分自性,那些没有真正进入禅宗门里的人,就随( 禅宗机锋 )言语而生起错解。因此这样参禅的人,大多藐视经教。这些人虽然自名为参禅人,实际是法门的罪人,如来的逆子,何足挂齿。劝令我们要受持读诵,诸部经典中都是如此嘱咐,哪里只是《金刚经》《行愿品》呢。

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但宜尊重华严,不可小视余经。以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经体故。华严之大,以其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摄二乘等故。

《华严经》是三藏经中的王,最后一着,汇归重点是普贤十大愿王。固然应该尊重《华严经》,也不可以小看其余的经典。因为诸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经体的缘故。《华严经》的伟大,因为经中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收摄二乘人的缘故。

法华之妙,在于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处故。台宗谓法华纯圆独妙,华严犹兼乎权(即指住行向地等觉而言)。然佛于法华赞法华为经王,于华严亦然。岂后世宏经者,必须决定于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许经经偏赞乎。

《法华经》的高妙,在于会通三乘归于一佛乘,开示权教原为显明实教,开显化迹,显示本地的缘故。天台宗说《法华经》纯圆独妙,《华严经》还兼带有权教。(权:就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来说)然而佛在法华会上赞叹《法华经》为经王,在华严会上赞叹《华严经》是经王。难道说,后世宏扬经教的人,一定要在全部藏经的五大部中,分出彼此高低,而不能对各部经加以特别的赞叹吗?

(注解:全部大乘经分类为五种大部。即:( 一) 华严部,( 二) 方等部,( 三) 般若部,( 四) 法华部,( 五) 涅盘部。)

修禅宗者赞禅宗,修净土者赞净土。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但宜善会其义,不可以词害意。孟子称孔子生民未有之圣,然孔子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其效法企慕乎三圣者,何其至诚如是之极也。

修禅宗的人赞叹禅宗,修净土的人赞叹净土。不这样就不能让他人产生正信,发起景仰。不过,应该善于领会其中的意义,不可以词害意。如孟子称赞孔子,“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了”。然而孔子因为极度仰慕前贤,在菜羹中看见尧帝,在墙壁上见到舜帝,在梦里见到周公,他( 虽身为未有之圣人,却仍然 )效法仰慕这三位圣人,竟然诚心到了如此之极点!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

念佛的人只要能真切念佛,自然可以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免除那些刀兵水火等灾难。即便是宿世业力牵引,也是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有遭遇灾殃者,只要其在平日有真切信愿,一定会在遇难的时候蒙佛接引。

若夫现证三昧,固已入于圣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纵现遇灾,实无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几人哉。

如果现生证得念佛三昧,当然已经证入圣贤之流,自己的身体就像影子一样,刀兵水火都不能妨碍它。纵然现在遇到灾难,实际上并没有一点儿痛苦。可是在茫茫世界中,这样的人究竟有几个呢?

行愿品义理宏阔,文字微妙。诵之令人人我众生之执着,化为乌有。往生净土之善根,日见增长。理宜自行化他。但不可以未持此经,即修净土,亦属偏僻薄福耳。

《普贤行愿品》义理宏阔,文字微妙。读诵此经,令人们对人、我、众生的执着化为乌有,往生净土的善根每天增长。按理说,应该以此经自己行持并劝化他人。但是,不能把未受持《行愿品》这部经就去修习净土,认为是修法偏颇、福分不足。

莲池,蕅益等,亦皆极力赞扬。弥陀要解中有云,如来一代时教,唯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末后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噫,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词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所以无隐谓华严即广本弥陀,弥陀即略本华严。观二大师之言,则知看经不具圆顿眼,其孤负佛恩处多矣。

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等祖师,也都极力赞扬《阿弥陀经》。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如来一代时教,唯独《华严经》中说明一生圆满成佛,而一生圆满之因,在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进善财童子,以及华藏海众菩萨也往生净土啊!《华严经》要给予我们的教导,却在《阿弥陀经》中,而自古至今,天下相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言词繁多,义理毁失,我只有剖心沥血来阐明此理了”!所以无隐禅师说:《华严经》就是广本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略本的《华严经》。读了蕅益、无隐二位大师的言论,就知道看经如果不具圆融而直捷的眼力,那么辜负佛恩的地方就有很多啊!

(不慧)拙作,虽义有可取,不当以实千古之杰构,非一代之常文过誉,不几以凡滥圣,置寸木于岑楼之上乎。

我的拙作,虽然义理有可取,不应当用“实千古之杰构,非一代之常文( 确是流传千古之杰作,而非应时而作之普通文章 )”来过份赞誉,这样岂不是以凡滥圣吗?好比把短木放在高楼上,并说短木比高楼还高。

汝前书谓扬州之行,愿相随喜,吾未曾进止。继思汝高堂有亲,室有弱妻少子,理宜在家修持,不可外面奔驰。以主人若在,外虞自然不起。倘久出不归,不但孝教有失,或恐小人乘间,盗贼水火,皆须预计。不但扬州不可去,即普陀亦不须来。纵欲谈叙,邮局代为通知。彼此之情既达,而所费实无几何。岂不两得其宜乎。

你前封信中说:扬州之行,愿相随喜( 随印祖去扬州 )。我当时没有劝阻你,继而想到你母亲在家中,还有弱妻少子,理应在家修持,不可在外面奔走。因为主人如果在家,外患自然不起。倘若久出不归,不但对于孝亲教子的本份有失,或者恐怕小人利用这个机会作乱,盗贼水火,都必须要预先防备。不但扬州不可以去,就是普陀山也不必来。纵然想谈叙一番,邮局代为通信。彼此之情既然传达到了,而所费的钱财又实在不多。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祈此后切勿发信,若有所叙,当于三月半后发之。扬州之行,总在四月半间。若决定又欲来山,亦当在三月半后。人皆于正香期来,不知香客过多,诸凡皆难如法。

祈望此后不要发信,如果有所叙说,当在三月中旬以后再发信。扬州之行,总在四月中旬。如果决定又想要来普陀山,也应当在三月中旬之后再来。一般的人都是在正香期(二月十九)来,不知道香客太多,一切事项都很难如法而作。

近来轮船开通,从正月至八月,皆有人来。闲时来,种种次第。忙时则诸凡皆成潦草矣。真心礼谒大士者,不可不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斗罗世界的巫师 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艳海风波 职业祭天 九转涅盘诀 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 超时空机甲风暴 签到十年,我被绝色师姐曝光了 穿越后我成了灵尊的小祖宗 农家傻妻超旺夫 奶团三岁半马甲大佬心尖宠 穿成病娇反派的黑月光 均衡教派的害群之马 孤剑诀 空间灵泉有点田 失忆后她成了豪门真千金 九龙至尊 全网都是我和影帝CP粉 红楼之虚琏真凤 
经典收藏万相之王 期待在异世界 燃情仕途 佣兵悲歌 女侠且慢 仙子请留步 开创观想法的我,凭武道横推诸天 顾小姐和曲小姐 人在奥特,我的马甲不太对劲 玄幻:开局获得无敌修为 月明天 开局废了,我开启最强进化 娶妻修仙:从冰山宗主开始 亡者游乐园 无敌柴刀 盖世铁匠 我真的不是隐世大佬 我问天下 刚成状元,你让我西游 超级神修 
最近更新请归 嫌我是废体悔婚,我把替嫁娇妻调教成女帝! 镇妖百年被驱逐,我离开了你们哭什么 我有一鼎,可镇乾坤! 武道凌天 开局大乘期,我不吃牛肉 我是修仙界第一败类 在西游世界当发明大王 战神云飞扬:为护妻女,宁负天下 蓝星玩家太激进,催我登基称帝 把你当兄弟,你却是女帝?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与BOSS一同拯救世界 逃离系统的逆天魅惑者 变身:魔女小姐才不要被宿命摆布 僵尸世界:走上成仙路 穿越西游之无敌白骨精 我一太监,绑定多子多福系统? 灵幻守护者联盟之林风传 荒神道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