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送不送的起,我知道,我送不起你们就不知道了。”周玉说的苦大仇深。
周玉音哼了声道:“大姐现在是只跟有钱人亲,跟我们这些穷亲戚,那是见死不救的。”
她向来说话像刀一样,不顾情面,周玉也不是好脾气了,道:“我请你们来,是做客的,不是讨债的。”
“再说,我也不欠你们什么,如果觉得我送的拿不出手,那我就不送了。”
周玉音就是个窝里横,见周玉这样说,她更不高兴了,站起来就往外走。
周玉花是个狡猾的,到嘴的肉怎么能让它飞了,急忙说道:“大姐,她就那德行,你别计较,洗衣机就洗衣机,实用。”
周玉明撅着嘴不说话,她对下面这两妹妹,那是真的好,什么都为她们考虑着。
周玉嘴角扯出一丝笑,道:“你们三个,那才叫姐妹,你为我着想,我为你出头的。”
“那感情才叫好,即使你们送十里红妆,我这大姐也不会有怨言的,唯一一点就是不要来攀扯我。”
“都是成家成室的人,谁家还没有谁家的烦恼,别看着别人过的光鲜亮丽,背地里吃苦受罪又有谁知道。”
这话是说给两姐妹听的,也是说给周母听的,周玉明不爱听,起身出去找周玉音。
周玉花假笑着:“你这人,现在说话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姐妹间哪里还要绕圈说,能听就听,不能听就不听。”周玉知道她现在看在洗衣机的份上,还不想撕破脸。
一会,付玲跑上来对周玉花,周母道:“外婆,三嬢,我妈说要回去了,你们走不走?”
哎呦,这是连招呼都不想跟自己打了,周玉花站起来道:“走,一起回去,你们不等我,叫我哪里找车。”
周母犹豫了一下,不说话,周玉知道她贪新鲜,想在这里住上几日,便开口道:“妈,你在这住几天吧。”
周母闻言,高兴的合不拢嘴,对周玉花道:“你们先回去,我在大姐这住几天,过几天再回去。”
周玉花转身跟着付玲下楼,周玉也不去送,既然你们无理在先,那自己也没必要舔脸相送。
周玉音结婚那天很冷,周玉将洗衣机送过去。
周玉音简单的盘了个头发,化了个廉价的妆容,大喜的日子穿着黑色的棉服,咖色的裤子。
除了头上的鲜花头饰跟胸前的新娘花牌,哪里看得出是个新娘子。
来接亲的婆家人很热闹,一路欢欢喜喜的接回去,周玉音嫁的人家隔着葵花村三个个村子,客车一条线就跑下来。
婚后的第三天,周玉音的婆婆就叫两夫妻一起去算账,礼金收了多少,办婚礼给了多少,婚礼前打家具,买三金,衣服又花了多少。
最后得出结论,还欠债一万块,婆婆大手一挥,这一万块是他们结婚用的,就要他们自己还。
这么一说,周玉音哪里能服,当着公公婆婆的面,不敢说什么,回到自己的小家,当下不高兴了。
“宋朝辉,敢情你家是一分钱不出,还得我带着嫁妆倒贴了?你跟你妈说,娶不起媳妇就不要娶,趁着我们现在还没领证,各走各的。”
宋朝辉一听,哪里才结婚就散伙的道理,急忙上前哄着:“媳妇,这钱我们肯定不还的。”
周玉音得理不让人道:“你家就是等着我嫁过来,诓我的吗?我结婚一场,花了一万块就心疼了,还得我来还。”
“我是多嫁不出去,急着背债嫁人的?”周玉音越说越气,见宋朝辉像个鹌鹑一样不说。
更加生气了,抬手就往宋朝辉脸上啪啪两下,哭道:“你现在就上去说,这债我不认,要我还,就散伙,你家另娶。”
宋朝辉木讷的看着周玉音,知道她是认真的,也起身去找父母。
不多时,宋朝辉回来了,喜滋滋的说:“媳妇,我把刚刚的话说了,我妈说,不要我们还了。”
话音刚落,门被推开,公公进来,道:“玉音呀,是我们糊涂了,不该说这事,这债不该你们还,我们给你道歉。”
周玉音一愣,公公这样说,倒显得自己很不讲礼的样子。
公公又说:“玉音呀,既然结婚了,抽个时间把证领了吧,户口也赶紧签过来,
周玉音的户口还在和周富元一家周母的在一起,虽然平时没有什么用的到户口本的地方。
但是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户口本,那才真的属于自己,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周玉音感叹自己命真好,有讲理的公婆,好管教的男人,这日子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
挑了个日子,高高兴兴的领了证,顺便把户口迁了。
一切都办好后,过了一段婚后生活,才发现那个婆婆,简直是个高级绿茶。
在公公跟儿子间,那叫一个柔弱不能自理,单独跟周玉音在一起,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周玉音又是个窝里横,没脑子的,面对这样的婆婆,根本无从反击,只能默默做事,晚上对着宋朝辉耍性子。
宋朝辉的大哥带着嫂子在外地工厂打工,一双儿女都丢在家里,给公婆带,自打周玉音嫁过来。
婆婆就再也没做过饭,做给公婆吃就算了,还要做给两个侄子吃,口味必须按照孩子的来,周玉音想想就生气。
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要自己养?老大老三能出去打工,自己家怎么就不能。
周玉音提出出去打工,婆婆立马黑了脸,道:“我不会生养,生了三个不争气的儿子。”
“人家会生养的,至少生个女儿,顾顾我跟老头子,你们都走了,田里地里的活谁帮我们,我跟你爹怎么做的完?”
周玉音想反驳,可又忽然觉得嘴笨,不知道怎么说,憋了半天,道:“那就分家,各自的田地各自管着,各关上各的门过日子。”
婆婆一听,一口反对道:“老三还没结婚,分什么家,老大两口子在外面打工,分了地谁种?”
提了老大老三,就是不提中间,柿子捡着软的捏,多孩子的家里就是这样,谁软弱,谁好拿捏,就找准了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