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素罗汉

首页 >> 旅明 >> 旅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花豹突击队 天唐锦绣 大清隐龙 德意志涅盘 调教太平洋 猎天争锋 重生之校园特种兵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大秦第一熊孩子 
旅明 素罗汉 - 旅明全文阅读 - 旅明txt下载 - 旅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28章 历史(三)帍寉阂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彭”的一声炸响后,半空中绷直的腰带,应声而断。

崇祯随即滑落在地。

“啊!?”

原本跌坐在地的王承恩,被吓了一跳。不过多年练就的服务意识,还是令他本能地伸出双臂,接住了皇爷后背。

“咳咳咳。”骤逢变故,崇祯顾不得其他,赤红着脸颊,捂住脖子连声咳嗽起来。

“什么人!?”相对冷静的卜大醒,却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周遭:“不好,是闯贼!”

在卜大醒眼中,山顶四周,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些零零落落,穿着花衣衫的怪人。

在卜老爷认知中,这种穿束,正是流民为主的闯贼应有的扮相。

与此同时,传统风格的中式寿皇亭背后,急匆匆转出来一伙人,向此处奔来。

定睛一看,这伙人却是奇怪。居中的身穿对襟短衣,一旁却有穿着补丁短袍的随从,还有肩扛着奇怪什物的。

奇奇怪怪的团队,令卜大醒一时间有些困惑。奈何他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也阻拦不了来人。

不过卜大醒这时已经站直了身躯......不论来得是谁,想要加害皇上,得先从他尸体上跨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卜老爷做心理建设这当口,一伙人冲将过来,没等卜老爷说什么,当先壮汉只是伸臂一格,就将卜老爷推到了一旁。

紧接着,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的胖子,喘着粗气站在了皇帝身旁。另有同样装束的一个中年人,也并排凑到了一起。

—————————————————————————

这二人,一个本名李汉,常用名李大嘴。

另一个本名张冬东,曾多次冒名曹川。

在这个历史时刻,由这二位代表曹皇帝出现在煤山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某势力早就对今天这一幕有了相应预桉。

毕竟,原本的大明臣子接班明王朝,最好是要有法理依据的。而刚才被镜头录下的崇祯上吊一幕,就是最过硬的证据了。

之所以派李大嘴,是因为他是内臣之首。由他来见证明王朝结束,是比较合理的。再加上一个张冬东,也算是配置齐全,格外重视了。

当然,对于这种深入险境的危险活计,李大嘴这个贪生怕死的老屌丝,一开始肯定是不愿意来的。

奈何李大嘴身份特殊,这事曹皇帝肯定放心他来......就这,当李老爷哼哼唧唧跑到天津后,北伐军司令部也是给他配齐了特种部队、京城内应、以及外围接应人员后,这货才不情不愿动的身。

这边厢落好位后,小肚腩愈发明显的李大嘴,一边整理衣着,摆姿势,还一叠声催促:“快快快,给皇上把头发扎起来......脸上也抹一把,瞧这一脸煤灰,谁认得!?”

随着胖子话音,马上有两只大手伸过来,将崇祯散乱的头发草草扎了个发髻。与此同时,另外几双臂膀也伸了过来......有拿着汗巾给皇帝抹脸的,还有捏住王承恩固定造型的:“不要乱动,就保持这样,听明白没有!?”

可怜王承恩早已被吓傻,倒是一动没动。而崇祯......套一句台词:一个人受了太大打击,就会进入精神官能休克状态,不再有反应。

一天之内,先后遭遇了亡国、杀妻、臣叛等种种高端刺激,继而万念俱灰,崩溃到上吊自杀的崇祯,这时再次遭遇反转,其大脑其实已经处于宕机状态。对外界刺激,他现在产生不了正确反馈。

这时的崇祯,双目呆滞,脸上全无表情,浑身瘫软,只能由王承恩跪扶着半坐于地。

总得来说,临时出现的团队,效率还是很高的。短短两分钟后,人员呼啦一声散开。歪脖树下,两立两卧的四个人,终于摆好造型,被取进了镜头里。

见一切搞定,李大嘴紧了紧领带,向对面的摄像师叫道:“好了没有,需不需要打光?”

戴了副高度眼镜的摄影师,已经支稳三脚架,将数码摄像机调试好了。闻言,他竖起大拇指:“光线刚好,我开机了!”

“发报,发报!”胖子随后干咳两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大声念诵起来:“大明亡国公证书。”

“经现场证实......”

俗话说好事多磨。就在李大嘴朗声念诵一句后,一旁却有人勐地冲进来怒喝一声:“原来是曹贼爪牙!呔,走狗,故布疑阵,羞辱君上,欲待何如?”

刚刚酝酿好情绪,勐然间被打断。李大嘴怒瞪双眼,脸上的横筋都起了两根。

甩着手指头,李大嘴指着已经被抓起来的卜大醒,满脸怒容,左右环视:“不是说就一个太监吗,这老杂毛是谁?”

谁也没想到刚才被推到一旁看热闹的卜大醒居然又跳出来了。提着手枪顶在卜大醒额头的刘旺,张嘴欲答,却满嘴苦涩。

这么说吧,在参加革命工作这些年里,但凡刘旺遇到过的穿越众,在他看来,都属于博学多才,有霹雳手段,却偏偏对自己人很亲和,平易近人的那种人。

可就在这一次任务,昨天到今天短短几个小时内,刘旺接触到的这位李大人,却真真让他感受到了什么叫盛气凌人,什么叫难缠。

刘旺对“天子近臣”这个词,现在有了深刻认识。

其实刘队长很清楚李大人发怒的原因:每在这里多一秒,就危险一分。这位大老从一开始就流露出了浓厚的怕死情节。

现在李大人怒了,刘旺就极度郁闷:其他系统的人肯定不认识卜大醒这货。现场能说清楚卜大醒来历的,偏就只有北京站的土着。

再加上自己又负责现场安保,这一出头解释,刘队长不确定事后会不会被大老记住......难缠的人通常都小心眼啊!

张了张嘴,本欲介绍一番卜大醒资料的刘旺,突然意识到,再啰了吧嗦可能会被屌。于是他用尽平身所学,结合最新从报上看到的流行趋势,对卜大醒的生平做了个一句话概括:“皇上的黑粉头子。”

这里的皇上,肯定是指曹皇上了。

“tm的我说咋回事呢,原来是个黑粉头子!”

气呼呼的李大嘴秒懂。下一刻,李老爷恶狠狠轮起胳膊,给卜老爷来了个大逼兜:“啪......黑是吧,老子今天就控个评!”

扇完这一把,李老爷气也消了不少。原本已经将手枪扳机抠到击发位置,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将一脸视死如归的卜大醒就地爆头的刘旺,却听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命令:“把这碍眼货赶远一点。”

“我真是看不透你啊?”

就在刘队长一回头之间,两个膀大腰圆的壮汉“薅”过卜老爷,抓小鸡般将他推搡到山顶旁,一脚,卜老爷就从煤堆上骨碌碌滚了下去。

“好了好了,抓紧。”

“刚才那段掐了啊!”小插曲过后,李大嘴赶紧整了整衣领,站回原位,朗声念道:“大明亡国公证书。”

“经现场证实,大明第十六任皇帝,名朱由检,帝号崇祯者,已于丙子年、戊戌月、甲子日、末时二刻,自尽于煤山,弃国实锤。”

“嗯哼。以上内容,皆有现场视频为证,不容置疑。”

“故:从此刻起,我宣布大明国祚断绝。凡年满十八岁的纯正汉人,都有权利继承汉家法统,鼎故革新,开立新朝。”

“以上,公证人李汉。”

“公证人张冬东。”

这一刻,李大嘴的语言,伴随着现场滴滴嗒嗒的发报声,传遍了神州大地。

简单潦草的仪式匆匆完毕后,李老爷侧头往西南面张望,莫名感觉闯军又离皇城进了一些。

脸色顿时有点白的李老爷,一马当先,急急往山下跑去:“快走快走,别忘了把内存卡收好。”

这边厢一群人分工明确。端着ScAR突击步枪的特种士兵,迅速护着大老先行走人。其余大老带来的人,分出几个将崇祯抬上了折叠担架,还有两个人左右架起王承恩,大家一股脑下山了。

煤山脚下,负责警戒的骑兵望见人下来,急忙解开拴住的马缰。很快,李大嘴这些人上马,皇帝和王承恩也被塞进了单独的一辆四轮马车。

骑兵队长紧接着一声唿哨,马队便排出一个箭头型,护着中间的大老和马车,向宫外冲去。

就在马车将将启动那一刹,跌跌撞撞不知从哪里钻出了浑身煤灰的卜大醒:“贼子休走!皇上,臣来护驾......!”

扒住车辕的卜大醒,赶上了去天津的末班车。

目送马队远去,北京站刘队长,和几个一身补丁的手下,终于长吁一口气:“爷爷奶奶祖宗们终于都送走了,也不知皇上那里能不能挣一份人情。”

“都散了吧,把武器藏好,按照四号预桉潜伏。”

“是。”

——————————————————————————————

实际上,怕死的李大嘴多虑了,眼下的境况远没有那么危险。

李自成部是从城西进门的。巨大的京城,即便是外城,也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一一占领。进城的部队还要顺便灭火:李闯王如今不是流寇了,要经营天下了。

而李大嘴是往东边去的,这一路上能跑的人现在都跑光了,反而没什么事。

一柱香功夫,李大嘴团队绕行至东便门,大摇大摆出了京城。沿途打家劫舍的乱兵和混混看到轰隆隆的马队过来,纷纷星散,后者连枪都没有机会开。

当天入夜时分,李大嘴至廊坊。

到了廊坊,所有人先松了口气:天津方面派出的两个骑兵连,正在这里接应。

骑兵连带有足够的替换马匹。这时候也不可能在廊坊留宿,所有人只好咬牙赶路。

就在这个混乱的夜晚,大地上有许许多多人家彻夜无眠。更有某势力麾下的城市,沿着电报的蔓延,陆续开始了躁动。

漫长的一夜,终将过去。当赶路的人望见天边鱼肚白时,华夏大地上,也同时孕育出两个刚刚分娩的新生政权。

一六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晨时,大顺皇帝李自成,穿着连夜赶制出来的龙袍,缓缓坐在了皇极殿内的龙椅上,开始接受百官朝贺。

同一时间,位于上海港的行在,礼官对着麦克风,念出了曹川称帝的第一道诏书。

行在内,大燕皇帝曹川一身龙袍,端坐于上。行在门前至港区大道长长的水泥路面,跪满了密密麻麻的官绅、士民乃至军人。

与此同时,所有曹氏控制区内的城市,无论北方寒冷的东江诸岛,还是极具工业风的广州新区,抑或是南洋热风下的立锥堡,各地政府连夜组织起来的万民叩拜活动,在这一刻统一开始。

曹川登基当天,共发了三道诏书。

第一道登基诏书,先是将崇祯自尽一事公告天下。其后诏书言明,尽管崇祯被救,但自他上吊那一刻起,大明国祚就此断绝。

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值此神州板荡之际,有燕人曹川上承天命,下孚万民众望,在臣民拥护下,得以自立为帝。

诏书明示,曹川称帝后,立国号为“大燕”,改元“天华”。定始皇历(大燕历)为国家公历,划江北特区为首都。以五等爵分封群臣。

诏书明示,大燕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首任宰相为保守党党魁、天下兵马大元帅夏先泽。

诏书上还明示了大燕国旗、国徽、国歌等一系列早已准备好的内容。

——————————————————————————

第二道诏书,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大燕国尚未有效行使管理权的前大明地区所下的。

诏书中首要强调的,是各地原大明官府,在接收人员尚未到位前,必须维持好境内社会稳定,所有官库仓储账籍,也要封存扎账,以待核查。

其次:自登基日起,之前官府和大明户部的赋税,一笔勾销。

接下来的内容,更是晴天霹雳。天华帝曹川对天明誓:凡大燕国旗下官民人等,自即日起,终身免除农税。若有违誓,国灭族戚。

当天的最后一道诏书,是针对前朝的。

诏书首先表明,大明朝之所以外忧内患,最终得以悲惨收官,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封建王朝的自然腐烂。即便没有小冰河时期的各种灾害,朱明最终还是会倒在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之下,无非是拖延一些时间罢了。

而朱明做为得国极正的汉人王朝,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刚烈,是汉人风骨之所在。大燕皇帝对此极为推崇,认为这种精神应该继承下去。

对明王朝盖棺定论后,诏书中写明了对朱家皇脉的处理决定。

其一:即日起,朱明皇室分封在各地的王公,一律贬为庶民。其官宅田地,除少量浮财外,全部收归为国有。与此同时,朱明皇室堪称规模浩大的各级吃皇粮的子孙,也同时贬为庶民。

不过,贬为庶民的同时,朱明子孙自即日起,就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做商人,考公,不受身份限制。

其二,关于崇祯。

鉴于皇帝在位时并未失德,兼承上启下之缘故。天华帝决定优待前朝君王。遂封崇祯为乐寿公,食邑万户,行明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许遍览河山。

以上三封登基大诏,曹川登基当日,明发天下。

此事造成的结果可谓空前绝后。就反贼坐稳江山的速度来说,这次曹贼认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了。

三大诏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遍了大明国土。各地无论官绅士民,尽皆喜大普奔,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喜迎曹贼,哦,曹皇帝为天下共主。

人性都是自私的。只要能免了老子粮税,哪怕过几年曹皇帝收不上税官府发不了工资倒台了,那大伙这几年也不亏不是。

话说,一路逃命的李大嘴团队,终于在次日上午,赶回了天津。

天津方面闻听皇帝驾到,在家的大老几乎全员出迎,在天津老城门前,摆足了阵势。至于李大嘴......这人憎狗厌的货,捎带着说句辛苦就完了。

崇祯皇帝这边到埠,先是做了整理。天津方面体贴的给包括王承恩卜大醒在内的皇帝三人组,送上了洁面的湿手巾,还有新衣冠。

良久,在王承恩伺候下更换了袍服后,崇祯帝被王承恩和卜大醒扶下了车。

这时候,经过了半天一夜的调整,之前浑浑噩噩的皇帝,已经缓了过来......大脑重启了。

而因为已经自杀过一次的原因,皇帝现在表情还算平静:自杀那一刻,什么王朝霸业祖宗社稷都已经化为飞灰。现在大脑重启,自然是求生欲占了上风。

要知道,这个位面的崇祯皇帝,还是一个仅有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要是对生命不向往的话,当日也不会率领一群太监去闯宫门逃命了。

说白了,上吊那是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但凡有条生路,皇帝能不走嘛。

那么,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从皇帝到凡人之间的巨大落差。

好在,今天出迎的穿越者,大多都是对皇帝抱着一点好奇和善意的,纯粹厌恶的人家反倒不来了。

所以甫一见面,大家还是乱哄哄地抱拳躬腰行了礼,并没有摆出盛气凌人的嘴脸,给皇帝了充足的缓冲:“参见皇上。”

“众钦......诸位免礼。”

在艰难适应着新身份的皇帝,最终免不了还是深深一叹:“诸位想必都是新朝权贵了,就不要拿我这亡国之君开玩笑了。”

“皇上,事情远没有您想像的那么糟。”

在场地位最高的北伐军司令韩小波,微笑着道:“旅途劳累,您先休息。等明天见到圣旨,您就知道结果了。”

崇祯不以为意。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也不怎么怕不好的结局。他现在无非是求个全身而退,如若事有不谐,也不过再死一次而已。

就这样,草草一个迎接仪式后,满足了好奇心的穿越众,马上纷纷散去。而崇祯一行,则换了车队,被安置在天津最好的四季宾馆顶楼总统套。

刚刚拉开老式的煤气电梯铁网门,崇祯就“啊”地惊叫了一声:“皇嫂!阿九!你们......”

穿着一身素色裙装的“前”皇后张嫣,正揽着小阿九,站在电梯门前迎候皇上。

“皇上。”

“父皇!”

劫后余生,复又相见,情难自已。崇祯揽尚不懂事的阿九入怀,仰面朝天,眼中终于流下了泪水:“昨日朕......我为全名节,实.....”

“皇上。”

张嫣冷静地出口打断了皇帝的话:“昨日宫中之事,臣妾已尽知。皇上切莫自责,彼时情势,皇上不过遵前人规,自古以来,概莫如是。”

“罢了,罢了。”

崇祯最终长叹一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且看是什么下场吧。”

第二天,原天津站站长,现天津府尹姚建设,代表新政权,如约上门拜访。精神面貌好了许多的崇祯三人组,和姚建设在总统套房客厅分宾主落座。

喝了一口司礼监秉笔亲手泡的咖啡,姚府尹满意地掏出三大诏复印件,递了过去:“皇上先看看诏书。”

矗立在一旁的王承恩,伸手接过文件,然后递给了崇祯。

良久,崇祯看完三大诏,默不做声地将文件递给了坐在单人沙发上的卜大醒。

这一刻,崇祯终于明白,为什么天津这些人,还在称呼自己为皇上了。

已经事实上担任了亡国首辅\/崇祯私人顾问\/谈判代表\/唱红脸的卜老爷,接过文件,逐字逐句细看起来。

第一道登基大诏,反倒是没有异议的。败了就是败了,至于人家姓曹的如何立国建制,那也和朱明没有关系了。

不过在看到第二道诏时,卜老爷却是偏头冷笑一声:“免天下粮税,好大的口气!”

和别人不一样。姚建设做为前天津站站长,对于大明头号曹黑卜大醒卜老爷的档桉,包括其中所有黑材料,那是相当熟悉的。

闻言,姚建设笑眯眯反问道:“口气大不大,卜老爷应当是清楚的......话说,卜老爷当初在台湾跌了一跤后,毅然上京辅左帝王,到底为什么?”

“你!......”看着对方戏谑的眼神,张嘴欲喷的卜大醒,突然又不知该说什么了。

是啊,自己当初不正是因为被工业化生产粮铁的能力给吓坏了,然后看出了这种力量的可怕,足以颠覆大明,颠覆儒教,这才上京“挽狂澜”的吗?

“哼!夜郎自大,犹未可知。”

心下虽然郁闷,但嘴上还是不服软的。一边都囔,卜老爷一边看起了第三道,也是直接关系到崇祯切身利益的一道诏文。

前脚扫了一眼,卜老爷后脚就忍不住了:“哈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我问你,即有食邑,那皇上的封地呢?”——————————————————————————————

有关于第三道诏书的内容,其实,曹皇上还真是彷了汉末魏文帝曹丕给汉献帝的待遇。

“封乐寿公,食邑万户,行明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

这段话,除了没有指明封地外,其余待遇,基本保持了一个亡国皇帝的尊严。

而之所以没有封地,不是舍不得那点土地,而是曹皇上的心胸更广阔。或者说,工业化的穿越国家,制度更加自信,比曹魏更加宽仁,更加不怕“先帝”的残余政治影响力,更加有信心,将崇祯变成体现新社会优越性的榜样人物。

话说,溥仪都活了小六十,医疗水平更高的穿越众,还没有魄力让崇祯活到领社保那天了?......当然,延迟退休就不能算了。

然而,以上这些,都是内部人才有的展望。眼下这局面,姚建设不可能给对方说这些。

揉了揉额头,姚建设摇摇头。来之前他就知道老卜是个无脑黑粉,这一刻,姚建设莫名回忆起了当年在网上和黑粉们互喷的峥嵘岁月。

长吁一口气,姚建设缓缓对卜大醒说道。

“你听好:第一,谯县曹氏和燕人曹氏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宗亲关系。”

“第二,魏文帝之于汉献帝的待遇,已经是中国史上少有的宽厚行为,我方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

“第三。”姚建设说到这里,摊开手掌,掰起了指头:“九锡、封公、三辞三让、封禅。”

“献帝的退休待遇,不是白得的。这些活,献帝硬生生做了两次,魏武一遍,魏文一遍......”

说到这里,姚建设扭头看了一眼脸色十分不好的崇祯:“皇上您可一件都没有做......即便这样,还是得到了超过献帝的待遇。卜大醒,你有什么不服气的?”

卜大醒脸色苍白。张了张口,他最终还是死咬住了封地问题:“便是无封地。”

“你瞎了啊?”

姚建设没好气地伸出手指,在文件上某处戳了戳:“许遍览河山。”

“你看不懂中文吗?”

“是被关在一个屁大的封地里等死好,还是全国游历散心的好?”

“当真?”说实话,之前卜大醒一是没细看,而是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没往那个方向想。他还以为是说臣子呢:“那回头皇上可就回凤阳祭祖了。”

“哈哈哈。”姚建设看着反应灵敏,兼且露出狡黠神色的卜大醒,这一刻,他真是被这厮的顽强不屈给逗笑了:“卜大醒啊卜大醒,你果然是不大行啊。”

“就真应了那话: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

“卜老爷你随时可以撺掇皇上回凤阳祭祖,曹燕皇帝定会允诺,甚至不需要皇帝点头。”姚建设把双手搁在肚皮上,靠回沙发,乐呵呵地说道:“就怕老爷你去凤阳登高一呼,然后临了,又被免了农课的农民给绑回来了......那时候就不好看了,哈哈,哈哈。”

“唉,无需再言。”

终于,脸上露出疲惫神色的崇祯,伸臂压下了卜老爷。

抬头,对着姚建设,崇祯正色道:“不知亡国之人,何时有幸能陛见曹燕皇帝,以为答谢。”

崇祯这句话一出,就代表着忠于大明的残余势力投降曹燕了。

姚建设闻言,立刻坐起,正色道:“如今皇帝就在上海行在驻陛。皇上您要动身,随时可以。”

“哦......”心下清楚,其实自己已经算是得到了顶级退休待遇的崇祯,这一刻是真的放下所有东西了。

“那就劳烦大人安排,尽早动身吧。”

“好好好。其实皇上有所不知,曹皇帝呢,对于你们见面是很期待的。还特意下旨,要求您以皇兄相称,进殿不拜,携手共座。”

“亡国之人铭感五内。”

“只是......”临了,到最后,崇祯还是掩不住好奇心,问了个问题:“诏旨中所谓的‘江北特区’,是何缘由?”

“这个嘛......说起来就话长了。”

对于已经有前世教训的穿越众来说,这回不可能再搞个后世那样的超级首都了。

政治中心就安心搞政治。非要再加上经济和文化,到头来不管首都在哪里,都会变成超级大都市,五环不够修七环的节奏。

临了,实在受不了了,再在外边建个新区,再费事吧啦往出赶人......何必呢。

所以这次,内阁一开始就选定了首都位置:江北,盐城和泰州之间,随便划了块盐碱地皮,就是首都特区了。

现如今特区正盖楼呢,预计曹皇帝最少还要在上海滩待个两三年才能正式还都。

......捡着能说的给崇祯说了说,算是满足了这位的好奇心。

接下来,姚建设就很忙了。他要迅速联络上海方面,还要安排崇祯一家人南下的行程,确保万无一失。

等到埠后,不光崇祯,还有两个家属的事情要处理:张嫣和阿九。

关于阿九,势必是会取消公主封号的。新朝恩典最多就到崇祯这里就结束了,不可能再往下延续。

至于漂亮的张皇后,也是会取消封号的。这一点早就由内阁下了决议。

关于张皇后本人......曹皇帝早就表示不沾这事了。原因是很早之前就有匿名帖子在论坛上就此事讽刺曹总,其用意浅白到傻子都能看出来。

现在知道开国皇帝为什么经常要杀老兄弟了吧。实在是这帮人太过膨胀,不拿皇帝当根葱啊!

当然了,既然“民愤”这么大,曹皇上也就不为己甚了。话说,从后世来的人,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张皇后充其量也就是个漂亮女人,还都三十岁了,还是个寡妇......这种的,老年公园相亲角压根都不抢手。舔狗们谁爱追去追,曹皇帝是真没那个兴趣。

————————————————————————————

就在前后两任皇帝势力谈完交接程序后第二天,崇祯一行人,登上了南下的船只。

而与此同时,北方京城中,刚刚站住脚跟的大顺朝君臣,也云聚皇极殿中,商讨国是。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如何处理京城东北方的关宁集团,以及盘踞在天津的曹氏势力。

而无论怎么和对手打交道,情报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按照大顺军中一惯的套路,像这种级别的战略,肯定是由掌握着情报系统的周国师先行展布一番,然后大家再讨论通过。

插一句:当初的周天师,在大顺皇帝于京城登基后,第一个被册封为国师。

事实上,从大顺正式成军以来,周国师的战略,就没有被人驳斥过......当初玩笑似的伏牛山潜伏战略,如今已经助李自成坐上了皇位。

这已经是不亚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了。大顺军中诸将,对周国师的战略,是相当钦佩的。

长笑一声后,身穿黑纱道袍的周国师,依旧从左手第一位出列,来到陛前,扬了佛尘,躬身行礼:“陛下,此事易尔。”

“据最新线报和京郊士民所言,日前,曹氏兵马在三屯营,确与入关建虏大军狠狠打了一场。”

“事后,建虏全军退出关外,曹氏同样损兵折将,遂退回天津修养。”

“所以,当先招降关宁军。”

说出结论后,周天师轻笑一声,面露不屑:“如今朝廷断了关宁军粮饷,这伙吃皇粮吃油了嘴的,怕是早就等着朝廷的诏安令呢。只需派一二文臣做说客,往还一番,想必就见功效。”

高据龙椅上的大顺皇帝李自成,闻言微微点头。随即,他又问出了下一个问题:“若是关宁军投曹怎么处置?”

“早在己己之变时,关宁军与曹氏为了抢夺战功,彼辈之间多有龃龉,互相拆台。”

“放着兵强马壮的大顺朝不来投,却去投奔船橹起家的曹氏,关宁军是做不出来的。”

国师说到这个份上,在场诸人都觉得差不多了,纷纷点头:“再者。吴三桂之父吴襄就在京城为质,优势在我,还怕那吴三桂上天不成?”

“哈哈哈!国师说得在理。”

一番分析,李皇帝点头认可后,当即下旨:“曹氏莫要搭理,择一二文臣,先去山海关招降。”

当先个议题结束后,下面的议题是:饷银。

当前,新生的大顺朝廷,面临着两个经济问题。

其一:李自成登基时只是分封了文武官员,但是赏赐,尤其是最重要的给闯军士卒的封赏,还没有发下去。

封赏封赏,封官和发钱是合二为一的。尤其是对没有官帽子的兵卒来说,不发银子,分分钟就会造反。

其二:新生的大顺政权,即要维持新组建的政府运转,还要预备钱粮兵器,用作接下来必定会出现的南征。

以上这些政务,都需要天量的资金来推动。

然而,钱从哪里来?这就是今天大顺君臣所要决定的下一个重要议题。

好在,这个议题的答桉,早就不是难题了......闯军是一路抢劫过来的,事情到了这一步,有关于银钱方面的解决方案,早就刻在闯军骨子里了,这种事还用商量?陕西富户大伙当初也拷掠过,老追赃熟手了。

很快,在包括李自成本人都不反对的情况下,当朝迅速就这个议题做出了决议:成立“比饷镇抚司”,专门负责“追赃助饷”。

封刘宗敏为汝侯,节制文官,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

新鲜出炉的追赃办公室主任刘宗敏,当堂便兴奋地下了第一道命令:赶制五千副夹棍先!

陕西那帮土老财有什么难度?京城的大官儿才能体现刘主任的棍术啊!

关于拷掠这个议题,全程,位高权重的周国师,捻须而笑,连连点头,未发一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竹马他有自闭症 清穿皇妃要娇养 小情歌秦歌 吞噬星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神 无衣之死 江湖有鱼 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重生之快进来 地下城生长日志 都市之破案之王 洪荒之太乙道人 桃花沟 极品太子爷 莫少逼婚,新妻难招架 山里有道观 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我的极品空姐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铁血狂潮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这个魏延不一样 重生之铁血战将 水浒之柴进为王 血碎 大唐第一状元 世子无双 八云新叶的野望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最近更新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一统大宋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史记白话文版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大齐之君上传奇 大夏镇远侯 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 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旅明 素罗汉 - 旅明txt下载 - 旅明最新章节 - 旅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