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救国良策
赵清廉陷入沉思。
满朝文武全都目光齐刷刷过来,迫切的希望得到答案。
面对大家盼切的目光,尤其是万岁爷乾隆,眼睛都要盼出血来了。
咳咳——!
赵清廉轻声咳嗽两下。
他看了乾隆一眼。
乾隆目光从始至终就没有从他身上挪开过,说实话,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早已经计穷,实在脑袋空空没有半点主意。
乾隆盼望着盼望着。
“万岁爷……
臣……”
乾隆挺直了脖子,踮起脚。
“臣……有一法。”
“说说说说——!”乾隆焦急道,就差扒拉开赵清廉的嘴,伸手进去嗓子眼把法子拽出来了。
“查抄贪官!办法快,效率高,回收大!”赵清廉无奈,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板子,它能够有什么办法?只能追根溯源一下,这天下的财产,无非都是被贪官和乡绅地主搂走了,把他们宰喽,银子自然就回来了。
历朝历代好像都是如此。
一个国家刚建立的时候,把旧有的乡绅地主老财给推翻,其中只有少许及时攀附上新政权的乡绅地主可以幸免于难,其余的都得财产充公。
财产充公之后,被新王朝的人给分割,这些人从泥腿子变成了新的地主老财贪官污吏。
一代接一代,代代都是如此。
如今虽然王朝没有更迭,但是如果来上这么一次,绝对能够把财产集中起来,其中起来之后也不分配了,用于军需岂不完美?
“!!!”轰隆一声,乾隆只感觉脑瓜子嗡嗡的。这就是办法吗。
乾隆一时接受不了。
因为这个法子,弊大于利。
王朝就相当于金字塔。
皇帝是塔尖。
这满朝的文武就是塔尖下的人。
那些地主乡绅士族是金字塔中间的人。
金字塔最下面的,则是底层老百姓。
任何一环,上中下三层其中一个层的阶级不支持的话,那么这个金字塔就得崩塌。
没有人捧得老大,就是个光杆司令。
没有大臣支持的皇帝,还叫皇帝?
怎么获得支持?
还不是给他们荣华富贵。
如今倒好。
这个赵清廉让他除掉支持自个的官僚体系,去除贪官就是除去整个官僚体系,因为他娘的,每个官都贪!
不贪他不是正常人。
当然,刘墉纪晓岚二人可以除外。
乾隆纠结。
他不认同这个办法。
它并不能救岌岌可危的大清朝,相反,只会更早的把大清拖入坟墓之中。
乾隆坐在龙椅上,揉着额头。
头疼啊!
疼啊!
像是被人撕扯一般。
刘墉纪晓岚两人见到皇帝如此,更加是心急如焚。
满朝文武见到赵清廉刚刚出的主意,人人自危,不免都劝谏起来正在犯头疼病的皇帝来。
“万岁爷,不可啊!
万万不可动用!
严苛 的刑法之下,我们这些两袖清风的清廉官员都会遭殃的,查抄贪官这个法子,万万不可执行。”
“赵清廉,你到底是个什么人!这样的馊主意还要说出来!
把万岁爷好不容易恢复过来的龙体又损伤了!
万岁爷,您的头疼!”
纪晓岚急的一蹦三尺高。
它恨不得把头疼嫁接到自己头上来。
“万岁爷,臣有个法子!”
纪晓岚这如同麦芒一般钻出来的声音,把躁动的满朝文武一下子压住。
乾隆揉着额头,露出眼睛来,看到是只会读书的纪晓岚发言,还认为对方是在胡言乱语,一个整日捧着圣贤书的人,能够有什么好法子呢?
如果真有办法。
那么它的头可以立刻不疼了。
头疼就是因为担忧大清呐!
大清基业是列祖列宗抛头颅撒热血才挣下的,传到自己手上,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眼前收复南方半壁江山无望,这头就生疼生疼。
害怕大清的未来,愧对地下的列祖列宗,悔恨自己的奢靡。
“万岁爷!咱们开放贸易吧!
和洋人交易!
开放大连等延海城市的贸易权!
用丝绸,用瓷器,用他们洋人想要梦寐以求的东西,去交换,去换长枪,去换大炮,去换洋人手中的白银!”
乾隆黯淡的眸子骤然一亮。
是啊!
这是个好主意。
此前因为乾隆下了禁海命令,在严苛的禁海条件下,整个大清,就只开放了广东一个港口,出口指甲缝那么大小的货物除去,算是给洋人的恩赐。
而且这么点货物,还得经过各级衙门层层的审批和监视,可见其严。
海上的洋人,盼大清的瓷器,茶叶,丝绸,就像是饿了一个月的恶狼,口水哗啦啦的流,眼睛都要盼出血来了。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洋人写的请求开放港口的信件送过来。
乾隆都置之不理。
但是如今不同。
如今大清遇到事了。
像是一般寻常老百姓家里遇到事,又是卖儿子卖女儿卖田地卖房屋,它开放港口这压根就不算什么,对于整个大清来说。
“好主意!
晓岚!
你救了朕!
救了大清呐!”
乾隆十分认同。
群臣也是纷纷祝贺。
纪晓岚这次真是冒尖了。
真是解决了大家伙的大难题。
“纪大人,好办法,好法子!”
“开放港口,挣洋人的钱,咱们大清的东西好,在搞的价钱,那帮傻呵呵的洋人都会买的。”
“解决难题了!解决了!有了银子,咱们也买枪买炮!招兵买马!”
虽然这么做有点违背祖宗的意思,列祖列宗都不允许过多的和洋人贸易,但眼下非常时期,当行非常办法!
整个港口贸易,需要交给一位廉洁的官员来监督。
赵清廉与和珅二人显然是不适合的。
纪晓岚最合适。
就怕……就怕他和上次一样,遇事钻牛角尖。
为了能够以防万一。
乾隆决定安排分手,辅佐一下。
阿桂不是常常在家做生意吗,他的能力和品格没话说,让他辅佐一下纪晓岚这个愣头青,倒是实现了优势互补,这样,港口和洋人贸易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纰漏了。
对,就这么办!
“退朝!”
乾隆瞥了一眼和珅,刚刚头疼欲裂过程中,他用余光瞟了一眼和珅,和珅目光也一直在自己身上,两人装了个满怀,真怀疑,和珅有点猜透了自个的想法。
不过也不怕。
他是皇帝。
和珅即便猜到也无能为力。
走出宫门的和珅一把抓住赵清廉。
“你怎么手心手背都是汗?额头也是。”
和珅喉头松动。
无暇顾及汗水。
他左右环顾四周,确认无人之后,伏身在赵清廉耳边道:
“我吓死了!
万岁爷喊着头疼,但他不停用余光看着我!
如果咱猜测的不错的话。
他……他心里绝对想的是对我下手!
你提了个那么个馊主意,与其牺牲整个官僚体系,还不如牺牲我,我熟悉万岁爷的秉性,他老人家最会权衡利弊,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想着对我怎么下手。
还好!
还好!”
和珅拍拍胸脯。
看向了欢呼雀跃离开的纪晓岚。
“今天老纪是脑子是开光了,提出了办法,不然我死定了!”
“要说也真是奇怪,这个书呆子还真是难得聪明一次,聪明的恰到好处,刚好是你赵兄想不出来办法的时候,今天的风光倒是都白他一个人抢走了。”
赵清廉眺望向纪晓岚身上的目光逐渐收回,淡淡一句道:“我早就想到了,只是不愿说罢了。”
见到给大清挖坑的行为,乾隆没跳下,赵清廉心中失落。
开放港口,对清廷有益,他想到了没说。
查抄贪官,对清廷统治无疑,他特意提了,但乾隆很明显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知道其中的弊端,查抄贪官是会有银子进账,但丢掉的确实官员们对大清的支持。
乾隆知道这一点。
这老东西倒也不糊涂。
整个朝廷之上,除了自己能够想到开放贸易之法外,还有纪晓岚,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
而且这一次乾隆老儿更是派遣了阿桂作为辅助,这是要无懈可击的节奏啊。
阿桂办事能力有。
纪晓岚人品也好。
两个人相互取长补短,去办理贸易一事,实在是高,皇帝不愧是皇帝,这次蛮会安排人。
“赵兄,你今后可得保护好我,怕啊!
我这如履薄冰,每天上朝都是这样。”
和珅还在后怕,赵清廉若有所思,搂过和珅,“不怕,不怕~”
赵清廉似有所想……却怎么也想不出来一个好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清廷日薄西山,总不能说靠着出口贸易就真的重振雄风了?
再说,有了银子,也只能招募汉人士兵, 满人可没几个愿意效劳命的,他们只会在腐朽中继续腐烂发臭。
……
对于这一点问题,还在金銮殿坐着没有动的乾隆也想到了。
他苦恼,苦恼极了。
即便朝廷有银子也无人才。
满族的将士们都在哪里?!
他想知道!
所以,他单独留下了兆慧,眼下大清唯一还能打仗的将军,就是兆慧了。
面对皇帝提出的兵源问题。
兆慧低头不语。
但大家心里都知道原因。
主要是这八旗子弟福利好,不用去种地耕种。
朝廷给予八旗子弟这种福利,但国力有限,不可能不遏制扩张。
所以在入关时二十万多万的八旗,到目前为止也才扩张了两倍,而汉人已经从一千多万人口,扩张到了四万万。
这恐怖的数字实在是太骇人了。
这也是为什么乾隆害怕汉人的原因,处处设防。
而即便满人有四十万,除去之前在南京城损失的十多万,他们没有剩下多少,再抛去皇亲贵胄,抛去王爷贝子,抛去那些旗主,再再再抛去八旗之中的老弱病残,还剩下的适合年龄青壮不过五六万人。
而这五六万人,大部分还被这奢靡的生活腐蚀。
整日提笼架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惹是生非。
即便高额的军饷,也不能触动其分毫。
“万岁爷,咱们京城剩下的那些满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宁愿饿死,都不会去当兵!
裤兜里一个字没有,装大爷的道出都是!您取消满八旗之地的福利已经许久,您看他们有受到什么影响吗?
该吃吃该喝喝。
曾杰吃喝都是用朝廷发的福利钱买的。
如今这吃喝,都是用偷,用枪,用骗,五花八门。”
唉……
乾隆大大的叹息一口。
兆慧口中的这些情况,他这个当皇帝的又如何不知道呢?
想他当初取消福利,就是想要让这剩下的八旗子弟们,能够经济窘迫一些,从而加入福利优厚的军队中去。
但这帮人就是倔驴,饿死,跳楼,都不会去碰那兵器一分一毫!
兆慧虽然不想说,但他不想再看到皇帝执迷不悟了,如今他们不靠汉人不行,因为压根就没满人。有些骨气的都死在了南京城下,没有骨气的,都在这北京城混吃混喝等死。
“皇上,咱们只能靠汉人。
但是!
不能只靠一个汉人!”
兆慧说到了点上。
如果兵力都被一个人所掌控,那后果是可怕的。
所以他认为。
朝廷用海上贸易的钱,来供养一支新的汉八旗队伍!
最好!
这支汉八旗队伍是和如今的汉八旗如今的赵清廉站在对立面上的!
听的乾隆是一愣一愣的,同时也感兴趣起来。
“爱卿,你什么意思?”
“属下举荐一人,定能够符合条件。”
乾隆眉头微微皱起。
能够符合条件……此人是?
“陛下,臣已经派人秘密联系那叛军之中的三大将,王大刀王将军了,这个家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趁着天下大乱带领族人,就起义了,但从头到尾,他就是个只会贪图享受,贪生怕死之人。
如果咱们能够把他招募过来,委以重任……
他作为曾经汉八旗的对手,绝对不可能和汉八旗穿一条裤子的,咱们就得利用这种微妙的间隙,从而培养两支实如水火的汉人队伍。”
乾隆:“这个王大刀……杭州的那个?”
“正是!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赵清廉,是赵清廉的改稻为桑之策,或害得他起义。是绝对不会和赵清廉穿一条裤子的男人。
相反,等他来到后,咱们还得花好多心思解决他和赵清廉的矛盾呢。”
乾隆:“这倒是一步险招,不过总比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好。兆慧,招降王大刀,真的可以吗?”
“曾经不可以,现在倒是有点机会,现如今他们三大将在襄阳城可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