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9章 曝光与博弈
大夏社的稿子在傍晚七点准时发出。
标题很短,但震撼全国:
“潇湘星城市被列入国家半导体战略先导区,三部委联合评估列为第一优先序列”
文章开篇就点出一句重话: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关口,中央决定将星城市作为自主工艺体系试验地,其独立布局的光刻、EdA、刻蚀设备、基础材料链条被认定具备国家级突破潜力。”
不到十分钟,大夏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半小时内,知乎、微博、第一财经、虎嗅、虎扑、雪球、财新全网扩散。
评论区迅速炸锅:
“终于有人能顶上了!”
“这是要复制中关村+张江高科模式,但专为芯片准备的?”
“感觉像在搞一个半导体版的浦东新区!”
“这是半导体领域的体制试验田吧?”
“半导体真正的破局点出现了。”
“谁知道这个市委书记是谁?这操作绝了。”
“是那个叫李一凡的吧?以前听过他跟中微和长鑫有关……”
官媒之外,财经媒体随即开始深度解读。《财经界》的一篇推送用上了夸张的标题——
“继深圳之后,大夏或许终于诞生下一个‘战略试验田’。”
文章配图赫然是李一凡在中微实验基地考察时的一张远景照片,背景是高耸的无尘洁净室和泛白的科研灯光。
……
大夏社的稿子刚刚发出,星城市委宣传部大楼就彻底沸腾了。
王志明顶着厚厚的黑眼圈,连夜召集宣传系统开会:“我只说一句——跟上中央节奏,把我们的人物线、科技线、战略线都梳理出来,一周内出三轮话题覆盖:央视采访、新华访谈、地方融媒体跟拍。”
有人低声问:“是不是要宣传李书记的个人事迹?”
王志明摆手:“不提个人,提方向——我们宣传的是‘星城市的战略能力’。懂?”
宣传系统迅速启动,城内五块核心电子广告屏当夜切换新内容:
“国家半导体战略先导区——你在的这座城市,正在改变大夏。”
……
与此同时,四九城一栋高层写字楼内,大夏中央调研组一行八人已经登上高铁南下。
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瑞坤此行为首,随行的还有国家发改委技术评估局、工信部装备处、大夏中央组织部秘书局两名调研员,甚至还有财政部产业司副司长低调随队。
赵瑞坤看着手机上最新的新华社报道,微微点头。
“看得出,星城市这一仗是硬打下来的,不是靠喊口号。”
身边一位中年女性干部问他:“赵司长,这次我们是真准备定星城了?”
赵瑞坤没有正面回答,只轻声说:
“我们需要一座城市证明——哪怕在全世界卡我们脖子的今天,大夏依然能靠自己,从材料到工艺,从设备到人才,撑起半导体的底座。”
“星城市目前是最接近这条路的,但是不是最后那一个,还得看李一凡能不能压得住。”
……
第二天上午九点,星城市政府南楼会议中心。
调研组抵达现场,李一凡亲自接待,全程安排为期一天半的“三点一线”考察:中微总部、南大光电实验基地、星城量子中心。
“这不是演示,这是实战。”李一凡面对调研组,简短而直接。
“你们在这能看到国产28nm刻蚀设备的测试数据、光刻胶的国产纯度评估、EdA平台自主逻辑渲染能力,全部对接真实商业项目。”
“我们不是申报一个名头,而是已经做到了。”
赵瑞坤不置可否,只是微微点头,示意开始考察。
……
考察过程几乎没有表态。
调研组走得极快、看得极细、问得极深。每一个项目都被抽查技术路线图、成本结构、人才模型,甚至调取了财务数据。
但李一凡丝毫不慌。
他不是靠一两份ppt让他们信服,而是拿下了整整三年“科技护航计划”的成果矩阵:设备实物、工艺流程、封装流程图、试验曲线,乃至合作企业的真实反馈,全都亮在台面。
晚上七点,调研组离开星城时,谁都没多说一句话。但赵瑞坤在车上发出了一条微信:
“这是一座能战斗的城市。”
……
而在另一边,华东某省政府内,一场封闭会议刚刚结束。
该省省委常委、分管产业的副书记神色不善:“怎么会被星城拿下?我们去年才申报科技核心区,国家竟然不选我们?”
产业厅长低声回应:“听说他们那个李一凡是中央重点培养对象,背景很硬。”
“什么背景?”常委冷笑,“背后能打赢华尔街才是真的本事。”
没有人说话。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一轮国家战略定位下来之后,所有半导体专项资金、政策红利、核心项目的争夺,已经变成了零和游戏。
只要星城市成为“先导区”,其他地方,只能等下一轮轮次。
这意味着:战略资源、中央重点项目、科研配套、试点权限,全都会集中倾斜到星城市头上。
一座城市的跃升,必将带来其他城市的沉寂。
……
而在当晚十点,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
“请问大夏官方如何回应星城市正在打造独立半导体链条的传言?这是否意味着大夏在芯片上已选择完全与美国脱钩?”
新闻发言人微微一笑,语气温和而坚定:
“大夏坚持在全球合作中自主创新,任何国家都不应将技术武器化。但如果一定要问我们能不能走自己的路……”
“我们从不惧走难的路。”
镜头聚焦之下,背后电子屏滚动播放的图文,正是新华社那条标题简短的推送。
而那张照片中,星城市市委书记李一凡身影微显,半面沉光——但已足以让世界记住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