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是谁?没听过啊!很重要吗?这没...这郑和,倒是也有点手段哈。”汉高祖刘邦疑惑的扫了众人一眼。
...
“妈祖是谁?难道也是某个重要教派的信仰?”赵匡胤也表示十分的疑惑。
同一时空,福建莆田湄洲岛上,一个年轻的女孩有些好奇道:“这些船好大啊,那妈祖是谁啊?怎么听着有种特别的感觉呢?”
...
【同时,朱棣还在旧港地区(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在新加坡的对面)设置了宣慰司,由当地华人副首领施进卿担任旧港宣慰使。
原首领梁道明则是在永乐三年就接受了明朝的诏安,带着家人落叶归根,衣锦还乡了。
这是明朝在海外设置的第一个宣慰司。
而明朝总计设置了七个,基本都在中南半岛和附近的地区,最远的就是这旧港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在今印度阿萨姆邦一带,只不过这里在永乐六年之后,就不再朝贡了。)
只不过,我们现在学习的历史教材里,并没有将这些地区归算到大明的疆域版图里面。
其大概的原因,是因为明朝对这几个宣慰司的管控力度相比于其他土司比较小,只是名义上需要明朝的册封和任命,但并未派军队驻扎,并且在朝贡的时候和其他藩属国是划分在一个类别里面的。
有人说,明朝的衰败就是从郑和下西洋开始的!】
...
“什么?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这是哪个在污蔑朕?”朱棣瞬间就黑了脸色。
...
“啥意思?难道是因为这个下西洋太过于耗费人力物力吗?”朱元璋的脸色也变得很是不好看了。
和朱元璋一个想法的皇帝们还真不少,毕竟那样的船队,建设和维护的成本,不知道有多少。
...
明宪宗朱见深时空,朱见深在之前已经开始着手打算恢复郑和下西洋了,群臣现在也没什么人反对了。
毕竟天幕此前都说过几次了,他们再反对,皇帝不得名正言顺的干死他们啊。
只是,朱见深这下有点懵圈了。
...
【当然,这话其实既算是批评朱棣,也不算是批评朱棣。】
...
“啥意思啊?搞得朕很迷茫!”朱棣更懵了。
...
【其实,意思就一句话。
你怎么不去抢啊!】
...
“啥东西?”秦始皇,汉高祖...无数的观众都懵了,这是什么意思?好像有点明白,但一下子又想不到到底是什么。
...
【这意思就是,看看西方列强,当年是占地盘,抢土地,抢黄金,抢白银,抢矿产,抢香料,抢奴隶...抢抢抢!
抢遍了全球!
抢了几百年!
虽然现在他们都或主动,或被迫,或被迫主动的放弃了这些地盘。
但是,凭借着抢了几百年的资源,有了支持工业化的基础和资源,过了多少年的好日子啊。
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人觉得西方列强已经开始衰弱得很厉害了。
除了阿美,其他列强在华夏面前,几乎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只是我们一直没有主动的去暴打他们罢了。
即便是阿美,现在还顶着世界第一强国的名头,但也已经乱象纷呈。
不过,我在网上看到另外一个说法,倒也觉得颇有道理。
那就是,不是列强变弱了,是华夏变强了!
当年的火器威力有限,还是要靠人去冲,殖民地的土着还是可以反抗一下的。
现在呢?
核弹,航母,洲际导弹就不说了,就算是曾经的许多列强都不一定搞得起了。
飞机,坦克,大炮,战舰,那些曾经被殖民地区的国家,有多少能够完全自主的生产呢?
甚至还有无数的国家,连枪都生产不了。
所以,在那些国家的眼里,西方列强还是列强,还是他们眼中的巨无霸,差距甚至比百年之前第二次全球大战之时更大了。
只有我们华夏,在无数人的努力下,突破了西方列强的联合封锁,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强势崛起,成为目前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品类制造生产能力的国家。
甚至说的自信一点,可能我们现在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越了阿美,只是阿美在尽力维持自己的表面名头,我们也懒得去争这个名头罢了。
很多人认为,现在之所以网上有着许多跪族整天的到处跪舔,
一是因为遗传性缺钙,膝盖生了根,几代人了都站不起来了。
一对比,嘴里都是什么这个技术比不上这个国,那个技术比不上那个国等等。
仿佛是只要我华夏还存在某一个方面还没成为世界第一,那华夏就依旧很弱。
拿某个知名学者说的话,就是这些跪族总是拿着自家的厕所去跟别人的客厅对比,然后不断的贬低自己家!
有本事厕所比厕所,客厅比客厅啊!
二则可能是因为思维惯性,西方强大了数百年,如今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还没有意识到,还在跟着西方一起敌视华夏。
三则是因为收钱了!毕竟普通人平时也就是看看视频打发时间,偶尔兴趣来了随便发几句言,表达一下,也不求多少人能看到,只是发表一下感慨而已。
谁没事在网上整天费尽心思的做视频,发视频,发这个那个的,没钱赚,发个嘚啊,明天不用上班的吗?
所以,一些激进的网友表示,现在的华夏是闷声发大财,就是缺一架,只要打上一架,估计网上的跪族能立马减少99%!
而那些一直跟着西方的小弟,估计也会立马调转跪拜的方向!】
...
“那就打啊!犹豫什么呢?”秦始皇十分不满的哼了一声。
...
“那还犹豫什么,直接打回去啊,报仇啊!”汉武帝同样是十分不满。
...
应该说,这些古代帝王们,大多数都表示不满,有这实力,干嘛不暴打他们一顿,还要让他们整天哔哔,不烦死吗?
...
“朕还以为是朕做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是这样。”
这下子,朱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最开始还以为自己是未来干了什么事情,祸害了大明。
但天幕解释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并不是怪在他的头上。
...
“这样好吗?”山东大汉低头沉思。
在他的对面,一个身形比他稍微小一点,但也依旧十分强壮的人抓了抓头,道:
“老师,我觉得没问题,与其让那些什么虚伪的西方人抢了,以后来欺负我华夏,给我华夏造成那巨大的灾难。不如我们先去抢了,然后再去教训那些西方人!”
“如此,倒也似乎有些道理!”大汉点了点头。
...
历代时空,无数的人懵了。
因为这个大汉露过几次脸了,很多人都很怀疑他就是孔子。
但是,这话是孔子能说出来的吗?
儒家信仰和?仁义道德的至圣先师呢?
...
【扯远了,回到刚才那学者说的,他的意思就是朱棣只想着让郑和船队到处宣扬国威去了,光顾着面子上舒服,却不知道去占领地盘,收取资源供自身发展,结果几百年后西方到处抢去了。
当然,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之时单纯的宣扬国威,涨面子吗?
那还真不是,不然也不会搞那么多次了。
虽然明朝的很多资料档案都被清朝给销毁了,很多事情有时候搞不清楚。
以至于在很长时间,人们认为郑和七下西洋是打开了观察世界的通道,但却是劳民伤财,亏损严重的。
所以后来才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了。
但是,根据现在的学者们研究后,认为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宣扬国威,更重要的是做生意,不仅不是劳民伤财,反而是大赚特赚。
因为在当时的海外那些地方,虽然文明程度和大明相差有点大,很多东西都制造不出来,就比如瓷器,但是海外也有大明没有的特产啊,原材料这些。
这些在当地不值钱,但是拿到大明就值钱了,就像瓷器在大明很普通,但是到了海外一样值钱,这就是商业流通的核心道理之一,互通有无。
就像在过去的西方,也是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在路上碰到个人,想知道他有钱没钱,只需要闻一下味道就知道了。
要是对方身上有胡椒味,那就是----有钱!
而后来的大明,为什么不继续搞这事了?
一些比较偏向阴谋论的人呢,认为这是严重影响了士绅团体的利益,因为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着,那些走私团队就不敢出海,就没法赚钱了!
所以就像朱见深想要重启下西洋行动,却遭到了满朝的反对。
但是,这个说法怎么说呢,我不知道怎么样反驳,但就是觉得有些过于偏向阴谋论了。
我感觉比较公正的解释呢,确实跟朱棣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是他的行为,导致了后来这事遭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
...
“朕的行为?朕的什么行为?”朱棣有些发懵。
...
“什么行为呢?朕看就是那些官员想自己走私,所以才反对!”汉高祖刘邦说道。
...
【一些学者认为,明朝初年的国家公共财政和皇家私人钱包都是由内库负责的,皇帝的话语权很非常大,户部的话语权小。
赚来的钱都被朱棣直接拿去搞自己的事业了,比如五征漠北之类的,根本就没留给户部几个子。
当然,还有学者认为,下西洋带回来的金银珠宝玉石等东西,主要被用来作为平时对官员的赏赐,而不是拿出去流通换成钱。
因此,没有流通,就没有价值,自然看上去就亏了。
特别是有一件事,朱棣搞得很奇葩。
说是当时内库里面堆满了各种香料,堆成了山,用不完啊,根本用不完!
于是朱棣用香料折抵俸禄发给了官员。
本来,这些东西倒也是值钱的货,换钱倒也容易,但是大量的香料涌入市场,必然会造成价格降低。
这么一来,官员们不仅要花时间去兑换,而且价格还降低了,谁愿意这样干啊。】
...
“啊?这...”
明成祖朱棣看了看群臣,群臣也看了看朱棣。
朱棣的表情有些尴尬了。
...
“原来如此,朕看,估计就是因为后者吧,这样确实要不得。”汉高祖刘邦说道。
群臣都无语了,这不刚刚还说这些官员想走私吗?
...
“这么挣钱的吗?那我们大宋也可以搞啊。”宋哲宗目光湛湛!
...
“你看看你们,你们也太自私了,明明是能大赚特赚的,你们就为了那么点俸禄,就反对反对的,就算是进了内库,那又怎么了?还不是要用在大明的发展上,国库内库,有必要区分得那么开吗?朕看你们就是想要自己走私!想要把朕该赚的钱变成你们兜里的钱!那是朕的钱!”
嘉靖帝阴着个脸,朝着群臣说道。
群臣都低下了头,没人说话,不过很多人心里面确实无语至极。
说成祖是用在大明发展身上了,那没问题!
可你嘉靖?要是有那么多钱,指不定要修多少道宫,又给自己再加上个什么什么真人上仙天尊的尊号呢。
...
洪武时空,朱元璋沉着脸对燕王朱棣道:“老四,你就是这么搞的吗?你这也太短视了,你就是把钱放进国库,那些大臣应该就不会反对了。到时候再从国库里拿来做军费,还不是一样?”
燕王朱棣满脸的尴尬,这怎么解释啊?他知道个嘚啊,那都是未来的永乐大帝做的,关他燕王什么事情啊。
...
【回到郑和身上,永乐五年七月在他第一次返回之后不久,就再次踏上了二下西洋的道路。
这一次,他的路线还是和上一次差不多,还是到达了古里就返回了。
永乐七年,郑和在返回南京之后不久,再次踏上了第三次下西洋的征途。
这一次,朱棣给了郑和一个额外的任务,就是带着许多珠宝和石碑,让他到锡兰山国去拜佛,将石碑立在当地的佛寺。
锡兰山国(斯里兰卡)被称为佛教的圣地,只不过当时这个岛上的民风很有问题,据说连衣服都不穿,整天赤身裸体的。
传说,是因为当年佛教的创建者释迦摩尼在这岛上洗澡,结果被当地的人偷走了衣服,所以后来流出一个传说,说是穿衣服会长疮。
这里的国王亚烈苦奈儿也是个暴君,前两次都对郑和船队十分不友好,但郑和也没拿他们怎么样,只是劝国王要善良。
这一次,郑和想要立石碑,但亚烈苦奈儿不答应,并且还打算趁郑和返回的时候,偷袭郑和,将他的船给抢了。
亚烈苦奈儿将郑和骗上了岸,然后伐木阻断了归路,并派五万军队围攻郑和船队。
郑和见回不去,想着此时他们的国都定然空虚,于是干脆就带着两千人直冲王宫,将亚烈苦奈儿给生擒了。
而后,石碑也立上了,亚烈苦奈儿也被抓回了大明。
后来,朱棣将亚烈苦奈儿的王位废了,另立了一个国王,然后将亚烈苦奈儿也给遣送了回去。
不过,在《明史》和《明实录》中,这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被混为一谈了,在学者金云铭的考证之下,才将其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