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遇李白

乐从心来

首页 >> 穿越遇李白 >>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迷踪谍影 霸天武魂 调教太平洋 奥特格斗传说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重生之校园特种兵 明末钢铁大亨 高危职业 
穿越遇李白 乐从心来 - 穿越遇李白全文阅读 - 穿越遇李白txt下载 -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六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

唐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元770年,中国唐诗史上失去两位重要的诗人。

这一年,在由潭州去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59岁的“诗圣”杜甫孤独地去世了。

这一年,55岁的岑参在忧郁中死于蜀中的寓所。

就这样,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不知不觉中,匆匆走完了一生。

1952年出版的《杜甫传》对杜甫之死也有提及,说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结局”。

但是关于杜甫之死,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消化不良而死。

《旧唐书》、《新唐书》本传都说,杜甫是因为吃了太多牛肉,饮了太多白酒而亡。

《旧唐书·杜甫传》:“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新唐书》记载更为详细:“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其时杜甫人在耒阳,遇见洪水,多日没有进食,后来县令以烤肉、白酒款待,大醉后当晚就逝世了。

根据史书的说法,杜甫很可能是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现代医学也认为,暴饮暴食酒肉是极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的,重症者可致死亡。

第二种说法:病逝。

由于晚年的杜甫穷困潦倒,长期一个人独居在南方,加上那些年南方洪水泛滥,身体虚弱的杜甫,难免会患病在身。杜甫患病之后,又没有钱医治,自然而然,抱病而终。

第三种说法:饿死。

晚年的最后三年,杜甫常常是饱一顿饥一顿。770年的某一天,杜甫行船到耒阳的时候,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当时的县令派人送来酒肉,杜甫才得救。没想到杜甫吃了酒肉当晚就去世了,有人猜测,杜甫很有可能是饿死的,因为杜甫之前已经饿过头了,县令送来酒肉已经晚了。

第四种说法:淹死。

这种说法,源于古代的一篇诗文,叫做:《题杜子美坟》。在这篇诗文中,有人大胆猜想:“三贤,同归一水”!这个“三贤”,指的是:屈原、李白、杜甫。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人认可,不过在民间,还是广为流传的。

冯至生《杜甫传》最后一章,说杜甫接受聂县令送来的酒肉后,曾经写过一首诗感谢,但是水势不退无法前进,不能当面把这首诗交给聂县令,杜甫只好掉转船头,又回衡州北上。等到水落了,聂县令派人寻找杜甫,却再也找不到杜甫的踪迹,他以为杜甫必定是在水涨时被水淹死了。为了纪念这个诗人,县令海在耒阳县北不远的地方给他建立了一座空坟。

不管怎样,那个伟大的人离开了人世。但是,后世却永远记住了他。在我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他的诗作。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二)

杜甫的死,与大唐由盛转衰,似乎有着必然的关联。

本来,杜甫生活在开元盛世,应该不至于晚景凄凉。

诗圣的颠沛流离,和百姓的水深火热一样,都是拜安史之乱所赐。

唐玄宗李隆基主政伊始,改年号开元,以果断强悍的手腕,扫清了武则天去世后危机重重的政局,励精图治,开创了伟业。

唐玄宗的“上半场”是贤明君主的典范。他知人善任,连续任用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良相,一时间政治清明,国富民安,达到了大唐盛世的顶峰。

但令后世不胜唏嘘的是,“下半场”的唐玄宗就像换了个人,成了无道之君的典型。他任用李林甫、杨国忠这两个奸相,把国事都交给他们,自己沉迷在杨贵妃的温柔乡里。

不久,张九龄所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不幸应验。

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中央王朝,发动了战乱。

这是一场地方军政势力是同中央王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也成为了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有人统计,现在的语文课本从小学到高中共选杜甫诗十五首,考察这些诗作的背景,会发现它们多数都写于安史之乱。确实,杜甫诗作不论从数量还是水平,都在安史之乱中达到了最高峰,可以说正是安史之乱成就了杜甫“诗史”、“诗圣”的地位。

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杜甫则是幸也不幸。幸运的是,他的诗作升华于乱世;不幸的是,他因乱世曾成为叛军的阶下囚,又因乱世而过早离世。

杜甫生于开元前一年,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是沐浴在真正的盛世中的。他出身文学世家,先祖是晋代儒将杜预,祖父是初唐的“文章四友”之一杜审言。少年躬逢盛世,家境又不错,那时的杜甫可不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忧愤沉郁的形象。初中课本所选的《望岳》,最能代表当时杜甫意气风发的心态。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当时杜甫二十五岁,之前曾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未中举。没中就没中吧,反正还年轻,这太平年景,机会多着呢,于是杜甫前往山东,在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那里住了好几年。后来,他又和朋友在河南、河北一带漫游,其中就有李白。这段日子,在杜甫的笔下形容为“裘马轻狂”。

即便是盛世,也不能总是“裘马轻狂”,当杜甫结束了壮游,打算循规蹈矩的走功名之路时,却赶上了盛世的下半场。

杜甫于天宝六载三十五岁时再赴长安应试,结果奸相李林甫一个都不录取,对唐玄宗说因为盛世治理的好,已经“野无遗贤”了。这下可苦了杜甫,进取之路被阻,他困守长安八年。

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开始还是难以接受,但此时他已年四十四,为生计不得不接受了这一所学无用的官职。

授官之后,杜甫回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谁知刚进家门,杜甫就听到妻子嚎啕的哭声、幼子饿死的噩耗:“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悲愤之下,结合回乡一路所见,杜甫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有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不曾想到,幼子饿死竟是安史之乱的“预警”。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安史之乱中包括文人志士在内的每一个“黎元百姓”的最真实写照。

“渔阳鼙鼓动地来”,叛军声势浩大,兵锋甚劲,自河北一路南下,连续攻下汴州(开封)、洛阳,好在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挡住了史思明后援兵力,而封常清、高仙芝在潼关守住了长安的门户,安禄山的大军一时首尾难顾,形势十分有利于唐军。

但此时唐玄宗听信谗言,怪封、高只守不攻,竟将二人处死,替换的是已经告老还乡的名将哥舒翰。哥舒翰继续执行封、高坚守的策略,但玄宗严令出击,哥舒翰挥泪出关,结果被叛军打了一场歼灭战,唐军主力尽失,长安失守。

叛军“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

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在马嵬坡,将士哗变,杀了杨国忠和杨玉环。兵变之后,玄宗继续入川。

太子李亨北上甘肃灵武(朔方节度使驻地,安史之乱两京陷落期间唐军的大本营),756年自行登基,遥拜玄宗为太上皇。

此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被俘的还有大诗人王维。他们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叛军据守的长安,杜甫困在那里已逾半载。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时值暮春,触景伤怀,杜甫创作了历代传诵的五律诗《春望》。

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听说后,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杜甫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后来,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

杜甫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就这样,两个儿子战死、家中只剩老翁和幼孙的老妪自己应征而去。

何其无奈、何其荒唐!这就是乱世“黎元”的悲惨世界,对此,杜甫无能为力,只能奋笔直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四)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国难中的黎元,真是苦海无边!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出走。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杜甫漂泊的生活终于告一段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好不容易在成都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联想到战乱以来的民生多艰,杜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严武的父亲严挺之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意气相投的故交,因此,严武虽然比杜甫小14岁,依然视杜甫为发小。

严武上表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杜甫对此深表感谢,先后为严武创作过二十余首诗歌,严武也由此成为杜甫除李白和高适外的第三个知音。

公元762年春,剑南节度使府衙大门口,官吏们神色严峻,整装待发。剑南节度使酒气熏天,在内室边披挂边骂骂咧咧:“杜二!章彝!我今日不杀你们,誓不为人!”

他跨出内室时,冠帽不可思议地数次被门帘钩落在地。侍卫们趁势劝阻他暂熄雷霆之怒,同时飞奔禀告其母裴氏。

裴氏闻讯大惊,及时赶到,阻止住了儿子的鲁莽行为。

那位险些被杀的“杜二”就是杜甫,杀气腾腾的节度使,便是杜甫的好友严武。

杜甫视严武为知音,但大权在握、暴戾恣睢的严武,并未对杜甫投桃报李,而是居高临下以近乎施舍的态度与杜甫交往。他仅有一次尊称其“杜拾遗”,平时人前人后直接喊他“杜二(杜甫行二)”。后来,杜甫对严武也针锋相对。久而久之,两人一度矛盾尖锐。

正巧,曾经担任过严武助手的梓州刺史章彝,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严武,而章彝曾照顾过杜甫。酒后的严武一时戾气上头,欲借口把杜甫和章彝一起处死,于是就出现了剑南节度使府衙大门口那一幕。

严武既能挥刀杀敌,又能提笔赋诗,一首《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既能挥刀杀敌,又能提笔赋诗。但是,倘若他真的酒后杀了杜甫,恐怕要留下千古骂名。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临行前,二人秉烛夜谈,把话说开。他们彼此都清楚,狠话都是在酒后,哪有深仇大恨?于是,恩怨一笔勾销。随后,杜甫离开成都,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公元762年春的这场杀身之祸,是杜甫在蜀中一次劫难。除此之外,杜甫在这里还是收获过欢乐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此诗一扫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诗句如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杜甫当时发自内心的激动,千年后透过文字依旧能让读者体会到。

明末清初着名学者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也回到草堂。七月,严武率兵西征。九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拿下了当狗城(四川理县西南),十月又拿下盐川城。同时遣汉川刺史崔旰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又与大将郭子仪在秦陇一带主力配合作战,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突患疾病,死于成都,时年四十岁。朝廷追赠尚书左仆射。杜甫含泪创作《哭严仆射归榇》寄托哀思。

(五)

严武之死,使杜甫再度陷入困顿“无所依”的窘境。

大历元年(766年),杜甫辗转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

也许是生活有了保障,心情也放松了很多,也许是诗歌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时期,杜甫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寓居夔州,杜甫比谁都更清楚,他只是在外乡流浪的游子,他的心里一刻也没有放下故土中原。每当夜深人静,寒月高悬,他默默地遥望北方,阵阵酸楚扑鼻而来,这时候他会把羁旅之伤转向笔头:“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为客何时了,悲秋向夕终”、“风月自清夜,江上非故园”。

在夔州,杜甫也写了不少与月相关的诗,月亮寄托着他对中原的思念。

比如,这首《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还有这首《月圆》: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本来在杜甫这里,我可以找到李白的。但是,遇到了王维之后,我释然了:其实,每一个诗人都有李白的影子,我遇到的每一个诗人,都是在遇到李白做铺垫。

什么时候再遇李白,就把决定权交给命运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竹马他有自闭症 清穿皇妃要娇养 吞噬星空 官场之财色诱人 特种兵在都市 官神 无衣之死 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末日苟到尸帝 重生之快进来 地下城生长日志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残阳帝国 洪荒之太乙道人 龙阙 花都太子 一个门客的自我修养 极品太子爷 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 绝代神主 玛雅之小兵传奇 血碎 八云新叶的野望 
最近更新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情牵盛世恋歌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 史记白话文版 大明抄家王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 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穿越遇李白 乐从心来 - 穿越遇李白txt下载 -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 - 穿越遇李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