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诡谈

野狼獾

首页 >> 梦溪诡谈 >> 梦溪诡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抗日之浩然正气 大清隐龙 德意志涅盘 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奥特格斗传说 猎天争锋 封侯 
梦溪诡谈 野狼獾 - 梦溪诡谈全文阅读 - 梦溪诡谈txt下载 - 梦溪诡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章 险恶童谣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正月初九丑时三刻,皇城司来人冲进司天监大门时,轮值当班的春官杨惟德已然在观星台浑仪下摆开桌椅,烫了一壶酒,又将家里带来炙猪肉、烤鹌鹑、脆筋巴子布置好,桌下又烧了一个火盆。原打算趁着新年后第一天当值,寒夜独影举杯邀月,也算聊表自怜。虽云厚月残,也不妨碍他靠着想象,与那朦胧月色里的广寒仙子一同慨叹寂寞,却未料还未饮第一杯,几个黄门带着侍卫亲军撞到了眼前,不由分说硬是夺了手中筷子,拽下观星台,塞进一乘暖轿直奔皇城而去。

小轿没有走西华门或者右掖门,避开了御街前人多眼杂处,而是绕了一大圈,自正北拱宸门入大内直奔迩英阁。

杨惟德坐在轿子里心中惴惴,右手在袖子里掐算:丑时三刻君王急召进宫,主何吉凶?丙寅月癸酉日岁破正北,恰是大内方向;又云,丑不戴冠,主不归家,时也非吉。如此推算,今日怕是有些事端。只苦了观星台上一桌菜,怕是要便宜了那翻墙进来的野狸子。

他为官得过且过,却也懂得进退之道,遇事总是先往坏处思忖:是否是年前月例的天文奏报未验而触怒龙颜?按说不会啊,这些年来观星相推国运的技术长进不多,但是查圣颜度上意、左右逢源的本事可领悟到不少。

平日里,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的一班同事,也常在酒肆饮宴,耳酣面热后互吹心得,探讨如何将天文呈报写的百事皆准,哄得圣上龙颜大悦。

当今官家宽厚仁慈又颇有作为,但是孤家寡人当久了,也难如混日子的官吏那样心安理得,于是总想借助星象占术,预知水旱天灾、疾疫收成、边患战事这样的事情。这些危机大宋年年都会遭遇,天上星辰的方位变化也总是泄露出一些,须事后看,才似有天机的蛛丝马迹。并没有什么厉害人物能时时做出精准推算,真正的高手在于含混和机巧。一份好的天文奏报应当如是:无论什么事情发生,回头看时总有六七分应验。

他寻思,难道是自己的六壬神定法占卜不准?还是三势两仪定穴从出岔,皇陵又挖出地下水来了? 亦或者近日京师苦寒路有冻毙僵尸,于是官家怪星象罪奏报不验?

但是,自己腊月呈报里虽然未明确写到岁初必有大寒,但是罗列了三十几条星象变化各主吉凶时,也没忘塞了一条:填星犯牛宿东留十日,春或多雨雪、江河易决、易生流民疫疾……这三十条若一条条探究,已然面面俱到,并没有什么灾祸没有包罗其中了。

想来想去也不是这桩,又或许是官家年问及改元的事情,自己未领会君意做出顺水推舟的天文解释?回想起来,当时自己细细揣摩后已在奏文里写了:孛犯关梁北二星云气贯苍白,亦可改元。只是后来眼看拖到年底迟迟未有回音,推测陛下又如往年那样心意犹豫,于是年末奏报上又写:天市垣北,天牢暗淡,或不宜赦宥、推恩、改元。如此万全的应对,别说仁厚如官家,就是有心人要拿自己个一差二错也不容易。

仔细梳理了一遍后,老杨略沉住气, 从轿子里探出头看,却见宫中楼阁暗淡大多未掌灯,四处巡逻的侍卫亲军不在少数,气氛肃然诡谲,全不似平常新年。两边提着宫灯的黄门脸上都不好看。看这阵势,必然不是京师冻死几个人的小事。他也不敢问,只能捱到迩英阁。

轿子到了地方,外面已然有七顶大轿在那里,看来自己并不是唯一被召来的。

他刚下轿,就看到大内押班石全彬急匆匆迎面过来。

老杨连忙插手施礼:“有劳中贵人亲迎。”

对面石全彬赶紧回礼。

“少卿,可把您等来了。几位近臣都在阁中等候,就等您共商国是。”

杨惟德难免受宠若惊,甚至有些惶恐,通常来说“国是”并不是他这样的主司天文和占卜的官员可以 “共商”的。

司天监只为官家决策,提供天文咨询和其他超自然方面的解释,老杨潜心撰写的占书:《景佑六壬神定经》和奇门类:《景佑遁甲符应经》就是干这个的。当然也难免一直为士大夫们深恶痛绝。朝臣们自有清高和执念,因为夫子他老人家虽然也算卦,但是不语怪力乱神。士大夫最恨诡谲难测的星象变数掺杂庙算,使得陛下总是能找到借口耍滑。他还记得数年前,官家被庆历新政纠缠的心力憔悴,于是从天文奏报里挑出一句:客星出而朔逢日蚀,政令严苛易生口舌怨言而不吉。想以此暂缓范仲淹搞得鸡飞狗跳的治三冗举措。司天监的奏报历来模棱两可百事可皆应,被官家拿来当托词,顺带背背黑锅倒也是分内事。但是殿前御史文彦博的嘲讽来的很快很直接,他在朝堂上念了一首李商隐暗讽君王迷信占术的诗。当念到: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时,还笑着向杨惟德投来一瞥,仿佛看穿了一个逢迎君意的滑稽佞臣。

好在这件事后不就,文彦博就被温润宽仁,喜怒不形于色的官家打发去河北路平叛,听说至今还不许返京。

“中贵人,今日急召下官,难道……又有边患或流疾了?”老杨明知不是而故问,想先探听一二。

石全彬凑到耳边小声:“全不是那些,是张娘子薨了。”

“张娘子薨?”

杨惟德一时茫然,这件事与他的业务似无太大交集,他虽是玄学大家,但也只是涉猎形而上的理论家;宫里傩仪、斋醮、扶乩、祝由之类都还是有专人干。

“嗨,不止这个,更要命的是,几个时辰前,城里出了白骨妖人散布童谣谶语。那妖人还坐地飞升,化作了一团云。”

老杨一惊:“那谶语验了?”

“京师每天流言不知道几千几百,不验如何找您来?童谣里提到皇妃薨,还提到……我都不敢学,全是些动摇国本的虎狼之词。”石全彬声音压的更低。

“什么样谶语?”

“我这有一份抄录。”石全彬说着取出一张纸条递过来。

杨惟德抢到手里看了几眼,手便开始哆嗦。这十句话大部分生涩难懂,但是最后一句:出魔君宋祚有终,是个例外,这一句,毫不掩饰地表明了推翻大宋的终极目的。

司天监的工作除了观星相作历书,或者鉴定祥瑞吉兆给官家解解心宽外,最讳莫如深的一项工程,便是收集市井童谣加以研究,试图抢先嗅到阴谋的气味,手上的这张纸条,符合政治阴谋的所有要素,毫无疑问它就是来搞大事的。

自从有人在惑星残骸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后,历朝历代,几乎所有的造反作乱、宫廷政变的标配项目,都是谶纬之术。无论是鱼肚子里发现的“陈胜王、大楚兴”绢帛条,还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市井儿歌,都是江山变色、天下崩坏的前兆。不夸张的说,在帝国面临的所有严峻课题中,谣谶一定能排进前三。至于其中是否夹杂的超自然的力量,反而是其次的问题。颠覆王朝的关键从来都是人心,而所谓的妖术从来都只为了动摇人心。

“看把您也吓到了不是?还有更邪门的。”

“您刚才所说的妖人坐地飞升?”

“是啊。多邪性的事情。据说先化作一具枯骨,又化作了一团如斗笠般黑云,向大内过来。如今正派人在禁宫守卫呢。”

“哦哦哦,这就是这里如此多殿前司护卫兵马的缘故?”

“正是。光是想想就让人脖颈发凉。”

杨惟德倒不是太担心什么飞升的妖人。他的家学就是超自然现象研究,父亲曾领受章献太后密旨,研究先帝所遗天书,临终前一天,还意味深长地告诉他:玄虚后面未必都是法术,更多时候是阴谋。

所以,真正让他杨惟德害怕的不是什么妖人,而是谶纬本身,因为那意味着行动已经开始。细看这童谣的十句话,层层递进,到了“隐火犬社稷摇动”这句,祸心已然包藏不住跃然纸上了,并且暂时除了他老杨,还没人知道:吞扶光俯首真龙这句,会十四天后发生。想到这里,杨惟德下意识摸了摸袖子里那封下午刚收到的信。

自古的谶纬都无法凭空煽动祸乱,都必须以预言的应验来蛊惑人心,从这个角度看,编排谶语的人和杨惟德算同行,只不过一个在暗一个在明;一个心怀叵测,一个混吃等死。

按照他对目下的预判,这首童谣的十句话显然都含一条用来撬动人心的信息,通常是将要发生某件大事,谶语一旦流传,对赌就开始了,每次预言的应验,阴谋家就多加持一层神秘光环而大宋的正统性则会受到一分质疑。

现在第二条里妃子早薨一语成谶,单凭这一条就足够为整首童谣注入强大生命力,想要阻止其在民间流传已经不可能。其余的几条还处在未验阶段,其语言怪异似有所指又不明就里,这就是谶语的特征,目的就是故弄玄虚,若是接二连三应验,其煽动性势必陡增,最后人心就会倾向于“社稷摇动”或者“宋祚有终”这种险恶的心理暗示。明天上午,至多到未时,这首童谣一定会和张贵妃亡故的消息一起传遍京城,传的满城风雨。想要平息,只有抢先看穿每一条信息,进而阻止其发生。

当然话说回来,只要童谣预言的事件没有发生,其威力会逐步消弭,最终化为无形。但是要预知谶语预言的是哪件事,并加以预防却很难做到的,因为这种神神道道的东西,就如同他写的模棱两可的天文奏报一样,往往需要事后看,才会发现其中的玄机。想穿这一层,寒风中的杨惟德不由得下意识用袖子擦汗。

“少卿也觉得棘手?”

“这谣谶用心忒歹,我都有些恍惚。”

“所以万岁连夜请您来此议一议此事。”

“官家也来听议?”

“张娘子薨逝,官家正在皇仪殿哀思,不便亲自来,不过会有人将朝臣们的议论抄过去。”

杨惟德将纸条藏好,紧跟着石全彬进了迩英阁。

迩英阁内,摆开十张椅子,正对着前方一张空着的龙椅。已经有七位大臣就坐,他们也未等正四品的杨惟德到来,早已在高声争论。老杨进去并没有打断他们激烈忘我的辩论,其实也没人多看他一眼。他自己向前方龙椅先深施一礼,然后回转向其他官员施礼,仍然没人理会他,只有开封府尹吕公绰微微起身向杨惟德欠了欠身。

没等太监引座位,杨惟德很识相地坐了末席,中间空出两个座位。

他自知在大宋,文官与文官不同,虽然同殿称臣,但是司天监并不受朝堂重臣们的待见,因为司天监官员多是走举荐路子,而天文学知识太过冷僻,都是些家学传承,难免父子、叔侄间互荐。父荫子承来的官,自然是没有科举考上来的硬气。朝臣甚至会将司天监作为潜在的敌人,因为官家偏信玄虚,往往用司天监对天机的解读,轻巧推翻那些引经据典的长篇策论,这一点特别遭恨。所以这会儿杨惟德自知要低调些,暂时先陪坐静听不要草率发表看法。

只听了片刻,老杨便发现,他们争论的不是童谣和妖人,而是官家要以皇后礼在皇仪殿治丧并绰朝七日。

翰林学士王拱辰认为人死为大,这件事通融一下倒是也无不可。又举了前朝武惠妃薨,玄宗以后礼治丧的故事,史书也未见清议,而民间都念玄宗重情重义,谓之:得大于失也。

宰相陈执中则认为兹事体大不可轻忽,人死为小,法度为大,若轻忽法度只算眼前得失,非圣君所为。双方来来回回各执一词,其余旁观者或捻须颔首或正襟聆听,似乎都陶醉在这些车轱辘话里。

杨惟德心里赞成王学士的通融说,贵妃以皇后礼下葬也无不可,毕竟人已经死了。既然章献太后当年在后宫逾制方面开了一个好头,祖宗制度早就是千疮百孔,也不愁现在这么一点点小僭越。正思忖什么时候进正题,太监又引两人进来。正在激辩的王学士也随之停顿。

杨惟德见到来人也不由一怔,走在前面的是直学士包拯,紧跟在后的竟然是前相文彦博。

文彦博显然是这群人中的领袖,他走过来与众人一一见礼,杨惟德有些虚,却见文彦博拱手转向自己时,非但多停顿了一会儿,似乎还格外多欠了欠身子,自己赶忙深躬答礼。

坐定后,重臣们争论依旧,文彦博并未参与逾制争论,却不时拿眼角偷瞄老杨,看的他有些忐忑。

过了一刻,大太监张茂泽进来传陛下口谕:诸位高见已抄录到皇仪殿,朕俱已知悉,其中轻重自当斟酌,诸位请回待朝堂再议;春官杨惟德、忠武军节度使文彦博和直学士包拯暂留,另有差事交代。

激辩一场的大臣们抖擞精神离开,太监们搬走多余座椅,只留下四张椅子,押班石全斌这才才将抄录的童谣给了文彦博与包拯。看起来,杨惟德与文彦博、包拯晚到,是官家特意安排的。

两人迅速浏览一遍,包拯似有些惊讶,文彦博脸上看不出什么变化。

“留下三位是官家的意思。以皇后礼治丧之事,其实官家也已有圣断,今夜只是让朝臣和御史们议一议,先放出些风声。眼下这险恶童谣和妖人才是要紧。据皇城司查问当时在场的数人,口供一致,都说留下这童谣的怪人,落下斗篷后竟然是一具骷髅,见他化作一团云在咫尺头上停留片刻后就飞向皇城,时间就在戌时三刻,比贵妃薨逝的亥时早了三刻。如此可怖诡谲之事,才是当务之急……”

“这等谋逆之事,官家不想让皇城司、开封府去办?”

文彦博试探道,他已经揣度到了官家只留下三人的大致用意。

“皇城司抄回童谣时,张天师正在驾前斋醮。天师认为此事背后必有幽冥诡谲之事,若声张难免京师人人自危,官家虽在万分哀思中,却也觉察其中利害,也赞同暗中调查。所以选的都是干练之臣,也不要在京城衙门有差遣的,以免同侪走动,走漏消息。官家说:敌在暗,我亦不可在明。”

“包希仁做过开封府尹,断过疑案无数,选他自不必说。”文彦博以手抚须,似对圣意略有不解,“杨少卿在司天监勾当奇门星象,自然也不可或缺,却为何还有老夫?老夫刚从河北反京畿,恐怕……”

“文相,您没看出来?这谶语最后第二句:复则王瞾耀当空,当应在两年前被您平灭的,贝州弥勒教教主王则身上。当年您以地道攻入贝州,捣毁巢穴却未能一网成擒,走了妖女圣姑。官家思忖此事必与那弥勒教或有些关联。正巧您轻车回京述职,暗处宵小必不知晓,所以您才是官家第一个选定的。”

“哦哦哦,原来如此,在下驽钝了。圣意高明,敌在暗,我亦不可在明,嗯嗯,我亦不可在明……”

文彦博如同一下子开了窍。杨惟德从旁观瞧,觉得文彦博在装糊涂,历来谶语虽多故弄玄虚却也不能太深,因为蛊惑的都是寻常百姓、贩夫走卒。这句不算太深,文彦博必然是看懂的。

“包相公,”石全彬转向黑脸包拯,“您是官家第二勾选的干臣。”

包拯微微一笑,嘴角流露出少许不屑。

“干臣谈不上,被黜无职的赋闲冗员罢了。”

“这不,差事来了嘛,官家还是器重您的。”

“呵呵,为官家分忧自无旁贷,只是此事谋逆之心昭然纸上,幽冥之说太过无稽。我先置一言:此事必不涉鬼神,陛下不应听信天师先做此想。”

石全彬一时无语,因为包拯轻巧一言否定了圣上忧虑最甚的超自然力量。

“凡图谶童谣、祥瑞吉兆类,俱是有心人的巧妙排布;然而,机关算尽也必留下马脚,费些时日自信也能查到源头,我在地方、京师也都查过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案子;我观此案大可不劳烦张天师、杨少卿插手,以免令出多门,调查之事偏离主旨徒增歧见。”

包拯这么直接,难免让杨惟德大大的难堪,虽然他一万个不想掺和,但是这个包黑也太让人下不来台了。

石全彬转向杨惟德:“杨春官,您可是张天师,特意为为官家所选高人。”

杨惟德心里想:“张嗣宗啊张嗣宗,你个缺德老道,我当我的闲差又没碍着你?非要把我牵扯进来,若是天天对着老包,岂不被他挤兑死?”

“那我还得感谢天师美言。”

“官家今天痛失娘子,先是大悲,见了童谣又是大骇,一时无措,多亏张天师在圣驾前提出方略:此事诡谲只能暗暗查探,又提到您所学精深,有您在,若有人使奇门之术欲隐藏形迹,定瞒不过,可助二位循着蛛丝马迹找到首恶。三位并无实缺差遣,也久不在京中衙门,不易被贼人察觉。此事虽重大,开封府、皇城司人手皆可领圣旨提调,却最好不要动。”

“这……岂不是只有我等四个老儿去抓那贼?”文彦博道。

“却也不是,只是得找了一处冷衙门来办案。”

“什么衙门?”

“官家特意给了卑职勾当军头司的差遣。诸位相公可在西华门外军头引见司后院的僻静院子,暂做调查之用,那里多是外阜来的禁军军官,都是些生面孔,若调遣也不易走漏风声。张真人也觉得甚好。”

杨惟德刚要做受宠若惊状,山呼官家英明,却听边上包拯毫不掩饰地用力甩下衣袖。

“如此重大之事竟然处处听张真人。自先帝起,我朝就崇尚术士扶乩、星象占卜,乱神淫祀之风太盛。张天师自饶州龙虎山来此也已十数日,宫中整日以罗天大醮祈祷请神,若他法旨能请动天上神仙来,张娘子也不必早薨。又说什么幕后妖人会用奇门之术隐藏形迹,要暗中调查,天师他人未出大内,既不看现场,也不问证言,更不寻蛛丝马迹,却为陛下先定妖人妖法之调,怎能不被幕后主使诱入歧途?如此轻佻妄言,简直误君误国。”

包拯板着一张脸,如刚才一般的黑,看不出真生气还是装装样子。当然,谁都听得出他表面上骂天师,实则揶揄皇帝,也顺带让杨惟德不好受,因为司天监也是干这个的。

有件事,老杨原本思忖再三觉得这个场合不适合说,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不得不拿出来好挣回些面子。

“三位,既然我等三人受了圣命,共同调查童谣案,下官倒是有一桩蛛丝马迹要禀报。”

“杨春官还未去过现场,如何能有蛛丝马迹?”包拯冷言道。

“这十句童谣,如今已知的,就是张娘子薨的第二条和王则重临的第九条。”

“又当如何?”包黑冷笑。

“据下官所知,很快就又要应验一句了。”

“哦?杨少卿说来听听。”文彦博突然来了兴致。

“就是这吞扶光俯首真龙这句。”

“扶光为白日,吞白日,难道是暗喻日蚀?”文彦博问。

“文相所言不错,以现下的星辰走向推算二月初二,或有全隐的日蚀。”

“二月初二?”石全彬一惊,“那可是官家例行出城祭拜圆坵的大日子。难道社稷摇动指的是这个?”

“石先生高见,下官也认为官家在圆坵祭祀,祈祷五谷丰足之时若现日蚀,必大不吉。还有,二月二又称龙抬头,若是天狗吞日,天无主星,还应了俯首真龙的险恶隐喻。”

“天无白日,俯首真龙?险恶,好险恶。”石全彬恨的狠狠拍了自己大腿。

“杨少卿,二月二日蚀之事可确凿?”文彦博问。

“呃……有七成把握。待明后日若雪停云开,星辰走向再清晰些,则大致可以断定。”

“这就怪了,”包拯插进话来,“杨少卿只敢言七成,那幕后之人怎么敢言之凿凿写在童谣上?《说文解字》语:谶者验也,若是不验,也就毫无价值。他是如何敢赌三成不验?或者他能看到九成而少卿不能?”

“只能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吧。”杨惟德没想到包拯又找到一个奇妙的角度,再次鄙视自己一次。

“看来,那幕后主使竟敢欺我大宋无人?”包拯语带讥讽道。

“我大宋自然是有人的,虽说司天监正月放假确实耽误了时日,年后又逢云厚大雪无法观察又拖延了几天,”杨惟德胡乱找理由搪塞了一下,“然而这二月二京师有蚀,却是下官的一个晚生后辈十天前就推算到的,想来比那幕后主使算的更精细,他人在江南已能掐算到月余后京城有全蚀,其能便不在那幕后主使之下。谁敢欺大宋无人?”

他说着将袖子里那信纸取出递给包拯。

包拯迅速浏览一遍,就交给文彦博。

写这封信是一个叫做沈括的年轻人,他以谦虚口气,讨教了这个连司天监也没有预测到的天文现象。从时间看,他提前了整整三十五天预测到了二月初二,京师附近将有全日蚀,而这个年轻人当时身处千里外的海州。

“这个沈括是……”文彦博问。

“下官的一个子侄辈,天圣九年生人,如今蒙父荫入仕在海州任主簿,主持述水河务,我与他父亲有些旧交,他常来信向我请教一些星象天文,故而也师生相称。”

文彦博思忖片刻:“天圣九年生,也才二十四岁。杨少卿,可否写一封信请这少年速来京师,共查此事?”

“哦,这没问题。他今年原本也要在开春后辞官,赴京科举,本就要借住在我家里。”

包拯对文彦博请沈括来的举动有些不解,一闪而过的疑惑被文彦博察觉。

“希仁兄,我观此案蹊跷,不似寻常妖言惑众的手法,处处显得高明。破谶之法贵在先机,我方若无看破先机之人,则必然被动,既然这个沈括未出江南,已窥破天机,不如让他来。当然了,若他所学有用最好,无用也无妨嘛。”

“文相所言极是!”

“那样最好,杨少卿,你现在就修书一封请那沈括到京师查案,给一个天文局司辰的临时差遣;若他于案件无甚助益,也算提前赴京,安心在府上攻读以备科考。”

“遵命。”杨惟德恭敬道。

“是啊,父荫入仕也好,星象卜算也罢,都是旁门非学子正途,唯有科举才是坦荡大路。”包拯的话总是让杨惟德感觉刺痛。

文彦博转向石全彬:“中贵人,待杨少卿的信写好了,还劳烦皇城司遣快马送去海州,一日都不可耽搁,但愿二月初二前此人能赶到。”

“请文相放心。下官这就写。”

“信中不要写童谣,只写有重要案件,老夫须亲自向他请教学识,务必以下月初二为限,速来京城为盼。”

杨惟德坐下写信,按照文彦博的意思,没有涉及具体案情,但是又写的极为神秘和紧迫,。

待写完就交给太监安排快马送去海州。

“文相,现在已然丑时。不如我们去案发地看看?”包拯急着去现场看。

“希仁兄,我不会勘察现场,此刻又有些困倦,神思迟钝,还是不去了。”文彦博从容推脱。

“我只怕若等到天明,大雪盖住痕迹,或者行人乱走踩坏现场……”

包拯正不依不饶硬要文彦博一同去,只听到外面吵闹,一名小太监失魂落魄进来,想要在石全彬耳边说话。

“怎么慌成这个样子,不要耳语,当着各位相公的面说。”

“我等在御花园巡夜,看到……看到一团如范阳帽般的妖雾悬在空中,弥漫不散甚是可怕。”

“如帽般妖雾?圣驾如何?”石全彬大惊失色道。

“圣驾还在皇仪殿由侍卫亲军和张天师徒众护着。”

“走,却御花园看看。”包拯全无惧色,一个人抢了出去。杨惟德与文彦博紧跟其后。

几个人在十来个提着灯笼拿着棍棒的小太监簇拥着前去御花园。侍卫亲军司的禁军已然围住了御花园却也不敢进去,借着摇曳灯光远远看去,却有一团似有似无的烟雾,烟雾越来越淡,看来正在散去。

包拯越过众人,径直走向那烟雾,杨惟德紧跟在后面。文彦博只站在远处处没动。

待两人到了近前,烟雾已然完全散尽了。

“宫内必有内应!”包拯说。

杨惟德并不说话,蹲下查看。发现地下烂泥有些松动,露出什么东西。他让太监提着宫灯照亮,发现是一根白色的东西,于是捏住提起。他从土里拽出了一具尺把长的小骷髅,白骨手脚上连着丝线,想来牵动丝线它就会如同傀儡般动弹,但是它并非常见的竹木制傀儡,它就是一具骨制的小骷髅,手里握着一根竹子做的长槊。

所有人哑然无语,只有包拯看到小骷髅手握的长槊上有细小的字迹,赶紧让石全彬找来眼尖的太监将文字抄录。抄录下来的分明是四柱八字。石全彬仔细看了两遍,早已面无人色。

“这好像是张娘子的生辰。”

“这团烟雾什么时候在的?”包拯问。

“昨日亥时前后就有人看见了。” 小太监赶紧回话。

“在张娘子薨殁前……当时为什么不报。”

“当时远远看了,以为是傩仪祷祝,或祝由请神燃香升起的烟,最近宫里这样的场面太多,大家也不以为意。再者,那时张娘子尚在弥留中,宫里鸡飞狗跳,也没人绕远路来御花园查看。子夜时押班说,宫里有邪祟要堤防,小人才赶来看时,竟看清不是什么寻常烟,它就悬在半空似动不动的。”

“有人看清这烟雾样子如何?”包拯抢问道。

“样子甚是扁平,如同步军戴的范阳笠。”有太监回答道。

“难道真是谣谶里的帽妖?”杨惟德惊慌失语。

包拯哼了一声,他觉察到事情正在迅速滑向乱神邪祟,如果他不能赶紧找到线索的话,调查方向可能会被杨惟德把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竹马他有自闭症 清穿皇妃要娇养 吞噬星空 官神 无衣之死 江湖有鱼 重生之快进来 福艳之都市后宫 七星彩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残阳帝国 都市之破案之王 洪荒之太乙道人 龙阙 花都太子 桃花沟 极品太子爷 莫少逼婚,新妻难招架 我的极品空姐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谍海无名 左明天下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这个魏延不一样 重生之铁血战将 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 绝代神主 水浒之柴进为王 血碎 大唐第一状元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最近更新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情牵盛世恋歌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 史记白话文版 秦朝历险记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 大齐之君上传奇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 
梦溪诡谈 野狼獾 - 梦溪诡谈txt下载 - 梦溪诡谈最新章节 - 梦溪诡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