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令(肆)

蒋胜男

首页 >> 天圣令(肆) >> 天圣令(肆)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护花野蛮人 穿越都市影视世界 极品老师俏校花 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 帝霸 乃木坂求生指南 绝望教室 梦幻西游之全职五开 限制级火影 大魔王的佛系日常 
天圣令(肆) 蒋胜男 - 天圣令(肆)全文阅读 - 天圣令(肆)txt下载 - 天圣令(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第23章 帝服祭庙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明道元年二月,宸妃李氏病故。一个后宫老妃嫔的去世,本该是一件极小的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如同一滴水落在水面上,溅不起一点浪花来。

这一日崇政殿两宫皆在,宰相吕夷简单独入见,回奏完朝事,忽然道:“臣听说大内有一宫妃病故,不知太后以何礼安葬?”

太后脸色大变,看了一眼赵祯,立刻站了起来道:“皇儿,你随我进来。”说着,拉着赵祯的手转入后堂,一直将赵祯送到保庆宫杨媛的手中,这才转回崇政殿,见吕夷简仍然拱手侍立着,她转入帘后独自坐下,这才脸带愠色道:“不过是一个宫妃死了,此事自有宫规处置。宫闱之内的事,何劳你相公在此饶舌?”

自吕夷简进献《黄台瓜图》之后,颇得太后倚重,自此掌中书省以来,亦是极少违了太后之意,此时忽然发难,实令太后又惊又怒。

却见吕夷简拱手道:“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应当过问?”

太后听着这话字字刺心,不由地大怒,拍案而起直指着他道:“你——”忽然冷笑一声,声音寒冷如冰:“吕夷简,你又听说了些什么?”她顿了一顿道:“你又有何意图,莫不是想离间我们母子吗?”

太后素来极少动怒,吕夷简听得她的语气,心中微微胆寒,终究还是镇定地道:“太后若不念及刘氏一门,臣不敢言。若是念及刘氏一门,臣不敢不言。”

太后听了这话,心中一惊,坐了下来。她看了吕夷简一眼,见他仍是站着,放缓了声音道:“赐吕相公座。”

内侍罗崇勋早就机灵地搬了一张过来,吕夷简谢过恩坐下后,才又听得太后幽幽地道:“吕相,你这话是何意?”

吕夷简轻吁了一口气,这一步总算是押对了,这才放下心来从容地道:“臣是愚钝之人,只是有些事情,太后如今春秋正健,自然无人敢提,若是太后千秋万岁之后,那又该如何?”

太后立刻醒悟,轻叹一声道:“我如今才知道,谁才是真正忠心于我的人。实不相瞒,病故的宫妃,仍是李顺容,我已封她为宸妃。”

吕夷简深通典故,闻言脱口道:“宸者,帝王之所居也,古来少有用于妃嫔之号,唯有唐高宗时曾议此号加于武氏。宸妃之位,在四妃之上,仅次于皇后。太后待宸妃娘娘并不失礼,唯其如此,再以厚葬,举殡于洪福院,则更为圆满了。”

太后微微一笑:“吕相说得甚为有理,既然如此,则此番李宸妃的殡敛之事,皆由你全权处理吧!”她看了看身边的内侍,又道:“崇勋,由你帮着吕相处置李宸妃的后事。”

罗崇勋忙跪下应了,吕夷简也忙跪下,但见太后起身,直向内宫去了,两人这才站起身来。

罗崇勋向吕夷简行礼道:“奴才奉旨办差,一切均听候吕相公吩咐!”

吕夷简忙还礼道:“公公是太后最心腹的人,下官有一句话要先说定,为防将来有变故时早做准备,李宸妃不能马上下葬,当以水银保存凤体不坏,以檀木为棺,停灵于洪福院中。还有……”他沉吟了一下,罗崇勋忙道:“吕相若信得过奴才,有话尽量说出来好了!”

吕夷简顿了一下,才缓缓道:“夷简放肆了。我以为李宸妃大殓时,应当着以皇后的服饰,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将来有变,莫谓夷简言之不预也!”

罗崇勋忙入内宫,将吕夷简的话禀告太后,太后听后点了点头道:“一切按吕相的建议去办。”

吕夷简奉旨,与罗崇勋在皇仪殿冶丧,将李宸妃的遗体以水银保存,停灵于洪福院中。两人私下商议已定,所用到的一切物品,皆以皇太后的仪制使用。

此时辽国传来消息,辽圣宗耶律隆绪去世,其子耶律宗真继位。耶律宗真乃是宫女萧褥斤所生,被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抱养,立为太子。齐天后为人慈善,萧褥斤却颇有心计,在耶律宗真去世之后,擅改了遗诏,自立为皇太后,先是将齐天后囚禁流放,又恐宗真从小由齐天后抚养母子情深,为免后患,又派人将齐天后毒杀。

太后看了奏报,不由地心惊,对杨太妃叹道:“你瞧瞧,这就是契丹皇族里头的事情,这齐天后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后,竟然这般地没算计,任人宰割?”

齐天后抱养宗真,辽圣宗去世,这些她们原先都是知道的,却不曾料想得到才不过短短几月,情况竟然会急转直下,堂堂国后竟然被一个宫女这般轻易杀戳,实是罕见。

“这皆是因为失势的缘故啊!”太后轻敲着御案叹息道。

此时已经夜晚,杨太妃今晚过来,原是为商议中秋节举行宴庆而来,今年闰八月,有两个中秋节,应该如何举宴,却是要费神安排的。请了太后的旨意,第一个中秋在蕊珠殿设宴,百官皆参与;第二个中秋在会庆殿设宴,只须请宗室即可。

两人正说着,忽然外头传来阵阵喧闹之声,远远地只听得连铜锣之声都有了。太后站起身来道:“怎么回事,半夜三更地吵什么?”

却见江德明急忙跑进来跪禀道:“回太后,宫人舍那边走水了,火势还在蔓延,奴才斗胆,请太后暂时移驾后苑。”

太后吓了一跳,几步走到窗边,推窗一看,但见远处火光冲天,映得半天火红。不及思索,立刻拉了杨太妃。

往外走去,边走边吩咐道:“立刻随我去延庆殿,接了皇帝出来。叫人去寿成殿通知皇后以各宫诸妃,大家都会集到后苑观稼殿去避火。”

太后方出了崇徵殿向南走了几步,却见前面一行人匆匆过来,当先一个却不正是皇帝。

“是官家吗?”太后方问出口,只见赵祯快步跑过来,拉住太后道:“大娘娘,这时候了您还往哪儿去,快去后苑避火!”

杨媛在太后身后,忙笑道:“太后正想去叫官家呢,哪晓得官家和太后想到一处去了。”

母子三人避到后苑观嫁殿,但见半天火起,足烧了半天,才见火光暗了下去。

次日职司来报,此番大火,延及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崇徽、天和、承明、延庆八殿,殿中册符等均被烧掉,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崇徽、天和、承明、延庆这八大殿,皆是宫中的重要大殿,崇德殿为素日视朝之前殿,长春殿是常日视朝之殿,滋福殿是仪制之殿,会庆殿是大宴之殿,承明殿是通向后苑之殿,延庆殿原名万岁殿,是皇帝日常起居之殿,崇徽殿是太后日常起居之殿,天和殿是崇徽殿的西殿。此八殿受损,实是令太后大为震惊,立刻令宰相吕夷简为修葺大内使,枢密副使杨崇勋为副手,重修大内。同时下令大赦天下,诏求各方进言。

两宫暂时移到延福宫,同时令人加紧修复八大殿。

火灾后,太后下旨,查严火灾的元凶。皇城司在火灾现场发现了裁缝的熨斗,认为火灾的源头便以此而始,当下找到那裁缝,送至开封府治罪。时任权知府事的程琳,命人画了火灾的走势后上书太后,说后宫人口密集,居住地区狭窄,烧火的厨具、裁缝的熨斗等都靠近木质的墙板,时间长了,天干物燥,就容易发生火灾,不可怪罪于一人。

程琳本是据实上奏,不令人入冤狱,不想御史蒋堂亦闻风上奏,道:“火灾突发,焉知非天意,陛下当借此事,修仁德以应天命,岂可归咎于宫人,岂不更遭天谴。”

太后听了这话本就恼怒,偏是又有人多事,指着这场大火作名义,殿中丞滕宗谅、秘书丞刘越准上书说:“国家以火德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又将还政之事重提。

滕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乃是至交,两人政见相同,言行极为合拍。大名鼎鼎的岳阳楼,便以滕子京的修建、范仲淹的题记而千载为人传颂。

太后虽然纳了吕夷简之言,当众烧了武后临朝图,将朝野上下轰轰烈烈的各种劝进称帝的举动按了下来。可是她虽然明面上表示不会再进一步,并不代表她实质上各种行为,越来越向武则天靠近。

江山在握的滋味,实在不是能够轻易放下的。

而契丹齐天后被杀之死,更是一面镜子,照出失势之人的下场。

太后赦了那裁缝死罪,却将蒋堂、滕宗谅等上书都压下。

此番八大殿只是受损,修复亦是极快,两个多月后,八大殿均已经修复完毕。十月旬,修葺大内使、宰相吕夷简以大内修复完毕,来向太后复命。

太后在资善堂召见了吕夷简,嘉奖了一番,又将滕宗谅与刘越的奏折给吕夷简看。自太后临朝称制以来,尤其是当今皇帝大婚之后,这一类请求太后还政的奏折,隔不久便会有人上一道,只不过从刚开始的宰相王曾副相晏殊等辅国重臣一直下来,到如今基本上进言的官员官位却是越来越小了,这类的奏折吕夷简看得多了,并不以为意,却见太后如此郑重地特地提出来,倒是吃了一惊,知道今天必不会轻松了。

太后笑道:“吕相有何见解?”

吕夷简也笑道:“不过是书生意气罢了,太后实不必在意。”

太后也笑道:“宫中失火原是常事,打从太宗朝到先帝在世时,我都亲眼看过多少回了,为什么到我手里头,就都成了我的失德,天象示警了?我自问临朝以来,边境、百姓、律法、国政都不曾听到过抱怨声,难不成是对上天敬奉的不够,所以每每指着天意说事?”

吕夷简暗暗心惊,难不成太后也有意效法先帝,真宗年间的大兴祥瑞之风,近年好不容易才压下来,若是为几个书生的意气用事而再兴起,岂非大大地不妙,忙道:“太后理政,天下归心,国泰民安,何必计较些须不晓事的人自言自语呢。”

“虽则如此,你们明白,可天下人未必明白。”太后盯着吕夷简道:“此番八大殿修复完毕,须得诏告天下,禀明上天才是。”

吕夷简揣度着答道:“太后的意思是——”

“祭庙告天,”太后站起来道:“我要天地、百姓和祖宗都知道,如今天下太平,民泰民安,八大殿已经修复完毕,更胜从前。”

吕夷简松了一口气,祭庙告天并不过份,亦是常情,也不算太糜费,太后方才拿这奏折说事,令他实实捏把冷汗,不知道太后的用心会到哪一步,见太后这样一说,他立刻轻松地说:“是,臣这就去安排。”

“慢着,”太后这才把手中一份草诏叫人递给他,轻描淡写地说:“这是这次祭太庙的仪制,你照此准备。”

吕夷简松了一半的心又提了起来,太后越是说得轻描淡写,他越是听得出其中的不轻松来,接过草诏一看,像他这般老于城府的人,手都不禁轻轻颤抖起来,“扑通”一声跪倒:“太、太后……”

太后若无其事地问:“怎么了?”

吕夷简实在不能不惊,草诏上写着太后祭庙告天,要穿全套天子祭庙时的冠冕,一刹那时只觉得整个人都呆住了,一时回不出话来,半晌才道:“这,只怕百官们不敢奉诏。”

太后显得很和气,询询善诱地:“别说得这么不着边际,百官们有哪几位不奉诏呢,吕相怎么就能代表百官全部之人,而断定无一人奉诏呢?”

时近初冬,吕夷简头上的汗却在一滴滴往下滴:“这……”

太后悠然道:“你身为宰相,自然有办法说服百官是不是?我知道吕相的口才一向很好,只看用不用心罢了!”

吕夷简知道太后是提及那次他上《黄台瓜图》之事,心中一冷,却仍想问一句:“太后为何一定要如此呢?”

太后冷笑:“你倒看看你手中的奏折,如今我还活着,就有人再三生事。若不给天下一个明证,异日我若不在了,后世子孙不知道的,倒笑我无胆无才呢。”

“太后,”吕夷简大为震惊,抬头不由地失态了:“臣竟不知道,太后心里是这么想的。”

“下去吧!”太后挥了挥手,吕夷简无言退下。

太后既然决心已定,吕夷简知道已经不可违拗。退回去静静思索,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自己放心得太早了。回想太后当年谋皇后之位,也是在群臣反对之下,主动上奏表示退让,却是过得几年,所有的反对理由和反对之人都已经不构成威胁后,才水到渠成地接受四方祝福而穿上凤袍。

太后的个性,从来就不会真正地退让过。

吕夷简冷静地想了想自己目前处境,他要阻止太后走得更远,然而阻止的办法,却必须是以退为进,尽量依从太后的意思,否则的话,他将是下一个被太后换掉的人。前车之鉴已经有寇准、王钦若、丁谓、王曾、曹利用等人了,他又何必再凑上去添数呢!

他只有仍在相位上,才是保持现有状态最好的措施。一副《黄台瓜图》,保住了他的相位,也将太后称帝的最大助力钱惟演排除在朝堂之外,已经是他进了一大步。现在太后要进,他何妨有条件地作一退让呢!只要这退让,没有退出他的底线,没有影响到更新换代的危险,当前实在不宜触怒太后,因为太后如今的权势,任何触怒她的人只有失败。

他心中甚至暗暗闪过一个大不敬的年头,太后毕竟年事已高了,而皇帝却如旭日初升,那么只要缓和太后的心境,使太后不至于强硬地决断去迈过那一条底线,便一切都好办。

十一月,太后诏书下,命礼官详定皇太后谒庙仪注。太后欲纯用帝者之服,参知政事晏殊以《周官》王后之服为对,被太后扔了回来。

太后与众辅臣在僵持中,参知政事薜奎等一力反对,太后却不放在眼中。经过大半个月的僵持,宰相吕夷简提出了折中的办法,太后仍以帝服祭太庙,戴仪天冠、着衮龙袍,其余绶、带、圭、佩等等一应天子祭天服制俱有,只是少了宗彝、质章,去掉了佩剑。

等到自内宫终于将太后批复在已经来回拟了几十遍的草诏上“可”字传进中书省,吕夷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半个月多来,他的头发也为此白了一半,还好这一关总算过了。

太后定下帝服祭庙告天的事后,又发布了一道诏令,因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崇徽、天和、承明、延庆这八大殿修复完成,以原名不祥,重新命名。

太后所居崇徽殿,更名为宝慈殿。

同时,改视朝前殿崇德殿为紫宸殿,常朝之殿长春殿改名垂拱殿,滋福殿为皇仪殿,会庆殿改为集英殿,天和殿改名观文殿、承明殿改名端明殿、延庆殿改名福宁殿。

除此之外,又顺势改了几个未受火灾的宫殿宫门,南三门的正门原名正阳门改名宣德门,西华门北门大宁门改名宣佑门,东西两掖门原名勤政门改名嘉福门,后苑东门原名宣和门,改名宁阳门。又有清净堂改名寿宁堂,紫云楼改名升平楼,玉华殿改名琼华殿,集圣殿改名肃仪殿,化成殿改名玉宸殿等等。

一道旨意下来,顿时将大内宫殿的名称,改了大半。参知政事晏殊接了旨意,对着宰相轻叹一声:“不知道何时,会再下一道旨意,将三省六部也改为凤阁鸾台、春夏秋冬!”

吕夷简苦笑一声,太后的作为一直是向武则天看齐的,武则天废中宗,登基之前,便下旨将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门下省改称鸾台,侍中为纳言,中书省改称凤阁,中书令为内史,宰相称同凤阁鸾台三品;尚书六部也改了名称,吏部称天官,户部称地官,礼部称春官,兵部称夏官,刑部称秋官,工部称冬官。

太后如今,却是先从内宫的殿名着手,接下来,祭庙告天,更是一步步地接近武则天走过的路了。

如今朝中上下,文武百官无不人手一册《唐书》之《武则天传》暗暗研读,只怕连内宫的太妃官家也都人手一册吧,人人都在揣摩着太后下一步的举动,会走向哪儿。

明道二年元月,太后正式祭庙。

祭太庙之前早一日,便由执掌祭祀的大宗伯率铁骑将皇宫至太庙的路上全部戒严。三更时,宫门打开,仪仗依次出行。

先是有七头以锦锻装饰的大象先为前导,象背上安着金色的莲花宝座,有锦衣人坐于其上驱使。然后则是无数龙凤日月旌旗一队队排列而过,再则是一排排孔雀雉鸟羽毛所制的大扇依次而过,又有无数侍卫穿着五色甲胄,执画戟长矛大斧锐牌而过。仪仗之后,又是各职司内侍,其后才是御驾的玉辂。太后的玉辂顶部,都以镂金大莲叶攒簇而成,四边柱子皆缕刻着玉盘花纹的龙观饰图。有朝臣两人身着朝服,执笏面向着玉辂倒退而行,玉辂后面则有四骑前后巡地。车后,才是文武百官跟于其后,步行相随。三衙各武将穿着紫绣战袍,跨马前导侧侍。

千乘万骑,拥着车驾出了宣德门,直至景灵宫的太庙才停下。文武百官各立其位,静候车驾。

太后的玉辂之后,才是皇太妃与皇后的乘舆,这两驾乘舆与太后的玉辂相比,少了座头黄金香木所制的驾头,亦无专门的警跸侍从。

太后身着祎衣,头戴着九龙花钗冠,自玉辂中走下,随后,是皇太妃与皇后依次而进。

进了太庙,太后先是用了一点素斋。然后休息片刻,整座太庙虽然千人万骑,却是鸦雀无声。

天色渐渐大亮,文武百官早就各司其位,静候着吉时到来。

吉时将到,太后率皇太妃与皇后自内走出,太后已经是一身帝服。她换去昨日的祎衣,身穿着衮龙袍,九龙花钗冠也变成了皇帝祭天时的仪天冠,前后垂着十旒珠翠,饰十二章,一应服饰与身边仪卫的穿着,都如同皇帝祭天一样,独少了宗彝、质章等,去掉了佩剑。

参知政事薜奎此时却仍上前跪倒,拦住太后奏道:“太后且慢。太庙是我大宋历代列祖列宗停灵所在。太后非赵氏子孙,您以帝服入庙,却用什么拜礼?”

太后眼波流转,看着薜奎:“以你之意呢?”

薜奎心中惴惴,此时自鲁宗道病亡后,朝臣中再无象他这样说话有份量的人了。薜奎虽然也是参知政事,但是自知在太后心目中,却是不会将他放在眼中。只是百官众目所在,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进言:“请太后以后服祭庙。”

太后微微一笑:“朕不能以帝服祭庙吗?”

薜奎听得太后竟已经改口自称为朕,大惊道:“是。太后以妇人之身,着帝服祭庙,实非祖制所宜。”

太后衣袖轻拂:“尔等只知祖制,以为女子不能以帝服祭庙,焉知千秋万代之后,子孙后世未必如尔等一样迂腐。太后称制,亦非祖制,原也是自朕手中开始。帝服祭庙,也是一样。”说罢,不理会薜奎,只管向前走去。

众臣早已经跪倒在地,口称:“太后万岁万万岁!”

杨媛跟在太后身边,一起进入太庙,心中却想起早起服侍太后更衣时,心中的惊骇之感犹在。记得当时自己问太后,为何身着帝服,太后笑道:“我纵然是不肯称帝,却也是要天下知道,要千秋万代知道,这帝位我非不能也,而是不取也!”

祭庙开始,鼓乐大作,一曲终,礼直官奏请登坛,前导官前面引路,大礼使引导礼仪。皇太后刘氏初献如仪,然后是皇太妃杨氏亚献,最后则由皇后郭氏终献。

从来祭庙,都是由皇帝初献、诸亲王亚献终献。后妃祭献,三祭皆由女子为主角,这却是本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

祭献完毕,太后更换衮冕,登上大安辇,教坊吹奏着钧乐,然后起辇回宫,鼓吹由南薰门而入宫。次日,百官换去大礼袍,以寻常官服入朝,由赵祯率领着向太后称贺,并为太后上尊号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太后的尊号,如历代皇帝的尊号一样冗长,其中数词,一般也只用于皇帝尊号之上。太后赐宴,加恩百官,君臣同乐。

三日后,延续太后祭庙之仪,皇帝祀先农坛于东郊,亲耕籍田,大赦天下。太后令群臣为皇帝上尊号为“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

太后的尊号有“慈”字,皇帝的尊号有“孝”字,正应着母慈子孝四字。

自从太后首次在太庙祭献时穿上了皇帝的衮冕之服,此后上朝,再不换回太后翟服,都以是龙袍冕旒而临朝,制赦诏书,都不再称“吾”而改称“予”,一时中外议论纷纷。

直到三月中旬,文武百官上朝时,珠帘之后不再有人,赵祯下旨,太后身子不豫,自今日起免朝,所以奏折直送大内。

宝慈殿药香袅袅中,但听得赵祯轻读奏章的声音,太后轻轻地咳嗽了两声,赵祯忙放下奏折,关切地问:“母后,怎么样了?”

太后咳了好一会儿,才道:“夏州赵德明听说快不行了,怕是将来由其子元昊继位,听说此人骄悍难制,你要小心,及早将他按下去。”

赵祯应声道:“是,儿臣知道了,母后,还要继续读下去吗?”

太后叹了一口气,正欲点头,忽觉精神不支,闭目向后一仰:“不必了,这些奏折都是我管得了一件十件,管不了百件千件,这些将来都是你自己的事了。只要掌握为君之道,这些具体之事,你自会处理。”她想了想道:“官家,你把贞观政要第一卷,为君之道那里再背给我听听。”

“是。”赵祯低声背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太后点了点头:“嗯,你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一段放在开卷第一页吗?”

赵祯点了点头:“记得母后在儿臣幼年时便询询教导,为君之道,当首先懂得制欲,纵欲则扰民,扰民则乱政,乱政则天下危矣!”

太后睁开眼睛,点了点头,道:“你扶我到窗边坐下。”

赵祯和杨媛连忙一左一右,扶着太后到窗边榻上,太后斜倚着榻,令赵祯推开窗子,遥望着后苑,直至远方。

良久,才长长叹了一口气:“江山如画,这山,这水,这天下,以后都要官家来承担了!”

杨媛取了一件毯子,为太后披上,以避风寒,知道此时太后与皇帝交待国事,便一言不发,退到稍后的椅子上坐着。

“官家,百姓是什么?”太后问道。

“百姓是国之根本。唐太宗说: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样的问题赵祯自然知道。

“也对,也不对。”太后点了点头,指着远处的山水道:“百姓是那土地,是那亘古不变的山,是那千古长流的水。百姓是国之根本,却不是朝廷的根本。”

“母后,”赵祯忽然自太后口中,听到这一句“百姓不是朝廷的根本”,实是他闻所未闻,不禁有些惊骇。

太后笑着拍了拍他的手:“母后今日跟你说的话,书上不会有,师傅不会教。为帝王者,须得王霸并用,要懂得圣贤道理,也要懂得圣贤不能说不敢说的却是实则存在的悖理。”

赵祯扶着太后回到床上,他坐在床边,听太后缓缓地说来:“山,亘古不变;水,千载长流;百姓便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他们属于大地,却不属于任何一个王朝。你是李家天子也罢,你是赵家天子也罢,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自己会找活路,不管环境有多坏,他们都能够找得着活路,不需要别人操心。他们世世代代如同这山上的树,自己扎根,自己结果,每朝每代的朝廷,都是摘果子的人。但是只要他们自己还有一口饭吃,还能够活得下去,他们便尤如这山水大地一样亘久忍耐着。可是,若是朝廷竭泽而渔,他们连维生之可能都无法存在时,逼得他们再无退路时,别有用心之人只要举高一呼,便可改朝换代。可是改朝换代之后,他们依旧过活,也未必认得是谁家天子。只消这家天子,能够让他们还继续能吃得上一口饭,他们不在意为哪家天子养粮纳税。”太后伸直了腰吁了口气道:“只有万年不变的百姓,哪有万年不变的王朝。所以啊,不要以为谁都得为天子卖命,天子也不过是王朝的过客,王朝不过是这天下的过客罢了!”

赵祯静静地听着,心头却似掀起了万丈狂浪。

“百官,才是王朝的根本。”太后眼睛微闭,开合之隙,微有寒光:“官家,百官是什么?”

赵祯迟疑地说:“百官,是朝廷的柱石,支撑着朝廷稳固安然。”

“百官是柱,也是蠹。”太后淡淡地说出最令人惊异的话来:“文武百官,纵千人千态,唯有一点是相同的。为官者,都是不愿意做普通百姓芸芸众生之人。他们习文学武,都是为了脱离他们的出身之地,得到比普通人更多的收获,甚至进而,可以掌握他人的命运走向。他们才是属于王朝的人,因为他们要从天子手中‘获得’,所以他们会认清这是李家天子,还是赵家天子。官家,你要认清这一点,以后就知道怎么应付百官了。”太后拍了拍赵祯的手:“我知道,你一向不曾单独应对过群臣,大朝堂上若是独立面对了,只怕初次会有一点怯。”

赵祯点了点头,太后叹道:“百官是王朝之根本,他们效忠王朝,或有受了圣贤书教化的,可是圣贤书是有后天教化之功,却不能灭了先天之天性。你不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朝廷靠百官统御万民,受万民衣食供养,百官靠朝廷俸禄,养家活口,以及惠及家人和部属。”

“百官是柱,也是蠹。”太后忽然重复了一声,赵祯诧异地看着她,见她的神情变得严厉起来,不由地坐直了身子。

太后的声音仍然很轻,透着衰弱:“为官者,效忠朝廷,为的是过比普通人更好的生活。一个人的能力超于别人,其欲望必然也超于别人,有才能而甘于清苦自守者,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了。这是常理,不必叹世无清官,清官是人造的,不是天生的。人心趋利,官家莫要以为,为臣子者就得不欺君不欺心,可以用旨意发令,可以用道德教化。那不是骗别人,就是骗自己,骗别人尚可,千万别自己骗了自己。你还记得先帝的《劝学文》吗?”

赵祯低声道:“儿臣记得,先帝的《劝学文》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太后轻吁了一口气道:“这是先帝给读书人的承诺,也是历朝历代皇帝给读书人的承诺,给百官的承诺。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换得身富贵,这是人情与世故。”

赵祯应道:“是,儿臣记下了。”

“关于吏治,”太后道:“我年轻的时候老是想,若是能掌国,必然除尽贪官,可是经历世事之后,方知道天底下的事,没有这么简单。人把吏治比黄河,河清几时,官清几时?你看黄河的水何时清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今才知道,和光同尘才是治国之上策。为天子者,以和为贵,不可过苛,苛求则暴,暴则百官不附。所谓垂拱而治,有时候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须知百官既趋利而来,有利则附,无利而逆。”

“可是吏治又不能不治,百官趋利而来,若是如愿了,他们便是柱石,绕在朝廷的周围,把江山托起来。可是官员过多,或者官员过贪,超过天下百姓能够供奉之外,而百官就会从柱石变成蠹虫,啃咬起你的江山来。所以,封赏官吏是君王治国之道,可是隔段时间就要精兵简政,清除贪弊,这也是治国之道。”

说到这里,太后忽然咳嗽起来,赵祯连忙扶住太后:“母后累了,还是多休息吧!”

太后叹了一口气:“我老了,人老了就是罗嗦,絮絮叨叨地说这么多,也不知道你听进去多少。”

赵祯哽咽道:“母后字字俱是治世名言,儿臣一字字都如刻在心上。”

太后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来,拍了拍赵祯的手道:“趁着今日精神还好,我多说几句罢了。”

赵祯却知道太后的病已入膏肓,如今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不忍拂了她之意,连忙点点头。

“治天下,用王霸两道。”太后继续道:“王道用利,霸道用刑。刑名律法,一旦制定,便不可乱。越到治世,律法则越不可轻犯。”

“是,”赵祯道:“母后天圣七年,行《天圣令》;明道元年,行《天圣编敕》,本朝律令,至此奠定。”

“嗯,”太后点头地说:“从来没有千古不变的江山,自然也没有千法不变的律令。但是若要改律令,不能见事就改,而要想到律令一出,至少也得奉行五十年,百年之后。律令改动不可过急,过急则不达,不达而容易反复,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反复过多,朝令夕改,则君王的威信就荡然无存了。”

赵祯道:“可是若五十年百年不变的律令,如何解时事变幻呢?”

“律令如火,利禄如水,火不能至者,用水来调和。君王要急用某事,用强令未必能立即就达,则可用利来调节。”太后眨了眨眼睛,有了些笑意:“重利之下,必有勇夫。开宝年间太祖要北伐,只须有暴利为诱,自然天下商贾冒死送军需至前线,远胜过苛令重典之效果。丁谓林特改茶法,则京城迅速繁华。朝廷设暴利是一块肥肉,挂到哪里,天下就扑到哪里,君王若急用何事,迅速可成。只是成事之后,须得把这块肥肉及时取走,挂到别处去。”

赵祯前头听了大半沉重的话题,到此听得太后忽然这般一说,也不禁莞尔一笑,却也不禁衷心地道:“太后世事之洞明,儿臣所不及也。”

忽然太后一阵气喘,咳嗽不止,赵祯忙劝道:“母后身体欠安,太医说要多休息,还是等母后身体好些再教儿臣罢。”

太后叹了一口气道:“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我儿,我平时忙于朝政,一直以为自己还能多活几年,能手把手地教你。可如今来不及了,我再休息就没时间了。我只有抓紧这每时每刻,能教得多少是多少。”

赵祯含泪道:“母后不要说这样的话,母后还能活上几十年呢,儿臣若没有母后,国事政事都实在不知道如何是好!”

太后执着赵祯的手,好半日才说出一句话来:“我实在是放下不下你。当初太宗皇帝有八子,对诸皇子们考察历练了多年,变更再三,才择定了你父皇。又看他经办过京中赈灾、平蜀中李顺之乱、处理契丹事务等事务都办得极好,这中间磨练了十年后,这才将江山交他你父皇的手中。你父皇晚年才得了你,不曾叫你历练过,这皇位就交托到你手里了。这些年来我诸事庇护着你,你自小一帆风顺,实是未受过挫折,未经过历练。一遇到大事,我怕你压不住啊!”她想了想道:“皇太妃随侍我多年,大体上许多事虽未自己经手过,倒是看着我处置过。她从小抚育你长大,将来我大去之后,你要待她像待我一般尊敬。有什么事情,记得先请教她!”

赵祯哽咽道:“儿臣尊旨。”

杨媛也哽咽道:“姐姐,你放心,你的病会好的。皇帝已经下旨,悉召天下名医立刻入京,又大赦天下,祀祭上天,为姐姐祈福。姐姐的病,来日必会好的。”

太后摇了摇头:“傻妹妹,人寿有定,又岂是祈祷得来的。先帝最后时,我何曾不是祭祀五岳,为先帝延寿,先帝到底还是抛下我们孤儿寡母去了。经此之后,我再也不信这些。皇帝——”她看着赵祯道:“不必为我一个老太婆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若真要大赦的话,我代掌国事时,有些臣子们犯上被贬的,你都赦了他们回来吧。他们虽然做错了事,但昔年还是有过功劳的。”

赵祯应道:“是,母后,儿臣这就叫人去办,教他们领受母后的恩典!”

太后想了想,摇头道:“这倒不忙,这些人中有些还是能起用的,你待我去后,再赦了他们。我反正是要死的人,有怨恨也只归到我身上去了。叫他们必记你的恩,下死力替你做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晚,太后又絮絮地吩咐了许多话,赵祯一一都应了。

大宋赵祯明道二年三月末,大宋皇太后刘娥崩于宝慈殿。

她曾经最接近帝位,是自武则天之后唯一敢穿上龙袍的女人。此后历史上再也没有一个女人如此接近过皇帝之位,再也没有一个女人穿上过龙袍驾临天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竹马他有自闭症 清穿皇妃要娇养 吞噬星空 官场之财色诱人 特种兵在都市 无衣之死 诡道求仙,从将自己炼成傀儡开始 江湖有鱼 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重生之快进来 穿越都市影视世界 地下城生长日志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洪荒之太乙道人 龙阙 超级生物科技帝国 花都太子 极品太子爷 我的极品空姐 
经典收藏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我成了游戏里的反派之王 我有一群地球玩家 诡秘世界第二部宿命之环无错字精校版 我修的可能是假仙 盖世狂龙 护花野蛮人 慕晴夜君博 末世盗贼行 人在王者:开局签到成神系统 LOL:一手无框蜘蛛,带飞周姐 禁区之狐顶点 绯色狂颜 暗黑破坏神之毁灭","copyright":"起点中文网 英超兵工厂,保温杯之王 网游之局中局 位面时间游戏 三界仙魔大佬,都被我喷服了! 足坛之开局点满任意球 叶瑜然甘逸仙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最近更新穿越王者:聊天室里的英雄传奇 暗区突围之黑金指挥官 孤僻高冷谋士拒绝谈恋爱 听我的,媳妇还得靠抢 穿海:海上建堡垒,战四海八荒 床前明月光,影不属于她! 火影之星落尘世 时光迷踪 CS2:变妹后站上世界之巅 边缘机械师 零度狂欢 网游之熟女陪我上青云 长相思之为相柳扭转乾坤 沉睡万年的大帝征代路 银发美人退休后,和邪神无限养老 当原神照进现实 开局击杀尹志平 所有的爱已逝去 现代高材生的古代传奇 【王俊凯】与你相遇真好 
天圣令(肆) 蒋胜男 - 天圣令(肆)txt下载 - 天圣令(肆)最新章节 - 天圣令(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